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0页 |
1.1 当归简介 | 第8-9页 |
1.1.1 当归性状与鉴别 | 第8-9页 |
1.1.2 产地与种植 | 第9页 |
1.1.3 当归功用 | 第9页 |
1.2 当归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2.1 当归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 第10页 |
1.2.2 当归根部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 第10-13页 |
1.2.3 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植物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3 当归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及其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3.1 阿魏酸的药理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3.2 藁苯内脂和正丁烯酜内脂的药理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3.3 当归多糖的药理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4 当归磷脂和当归素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利用薄层色谱的方法来鉴别比较当归提取液 | 第20-23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20-21页 |
2.2.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第20页 |
2.2.2 薄层板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3 样品处理 | 第21页 |
2.2.4 展开剂的选择及薄层鉴别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比较当归提取液 | 第23-31页 |
3.1 前言 | 第23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23-30页 |
3.2.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3.2.2 样品的制备 | 第24页 |
3.2.3 液相条件的摸索及优化 | 第24-30页 |
3.2.3.1 梯度洗脱程序的选取和最佳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4-26页 |
3.2.3.2 岷县当归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的比较 | 第26-29页 |
3.2.3.3 两种不同产地的当归的液相比较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当归中的有效成分 | 第31-44页 |
4.1 前言 | 第31-3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2-41页 |
4.2.1 药材、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32页 |
4.2.3 液质联用分析当归提取液 | 第32-36页 |
4.2.3.1 HPLC-MS分析色谱条件 | 第32-33页 |
4.2.3.2 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4.2.3.3 谱图解释 | 第35-36页 |
4.2.4 对岷县当归中有效成分的跟踪分析 | 第36-39页 |
4.2.5 变换条件进行液质联用分析 | 第39-41页 |
4.2.5.1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39-40页 |
4.2.5.2 结果及其分析 | 第40-41页 |
4.3 结果及讨论 | 第41-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