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伊斯兰教(回教)论文--伊斯兰教史论文

分化与裂变中的赛莱菲耶--基于三个回族社区的宗教学考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绪论第12-25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意义和研究方法第12-17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4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三、三个回族穆斯林聚居区:选点的意义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及其内容第16-17页
 第二节 文献回顾第17-25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7-22页
  二、国外文献回顾第22-25页
第一章 赛莱菲耶及其发展第25-51页
 第一节 赛莱菲耶释义第25-31页
  一、神圣性的根源第25-26页
  二、概念的界定第26-27页
  三、赛莱菲与赫莱菲第27-28页
  四、赛莱菲与赛莱菲耶第28-29页
  五、赛莱菲耶与瓦哈比耶第29-31页
 第二节 赛莱菲耶思潮的发展历史第31-37页
  一、伊本·罕百勒及其赛莱菲耶思潮的产生第31-33页
  二、伊本·泰米叶与赛莱菲耶思潮的发展第33-35页
  三、瓦哈卜与瓦哈比教派运动第35-37页
 第三节 赛莱菲耶传入中国的历史第37-43页
  一、赛莱菲耶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第37-42页
  二、赛莱菲耶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第42-43页
 第四节 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的宗教主张第43-51页
  一、讨黑德——严格的认主独一信仰第44-46页
  二、强调伊智提哈德,拒绝泰格利德第46-48页
  三、赛莱菲耶的礼仪礼俗特点第48-51页
第二章 赛莱菲耶在中国产生的两条途径—云南个案第51-65页
 第一节 个案的基本概况第51-53页
 第二节 大营清真寺——一个自发的转变特例第53-58页
 第三节 从老鸡街清真寺到希达教育学院——一个渐进的过程第58-61页
 第四节 赛莱菲耶在云南发展原因和现状分析第61-65页
  一、浅析赛莱菲耶在云南迅速发展的原因第61-62页
  二、云南赛莱菲耶的发展特点第62-65页
第三章 分化与裂变——赛莱菲耶发展的西安个案第65-77页
 第一节 个案的基本概况第65-66页
 第二节 形成——清真营里寺时期第66-69页
 第三节 分化——大蓬时期第69-71页
 第四节 分裂——两寺一点时期第71-72页
 第五节 西安赛莱菲耶的发展特点第72-77页
  一、宗教和世俗权力的家族化第72-74页
  二、教义思想和宗教实践的两极化第74-76页
  三、穆斯林在清真寺隶属上的多重化第76-77页
第四章 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发展的一点反思第77-84页
 第一节 关于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的定位第77-80页
  一、中国伊斯兰教内部的改革运动第77-78页
  二、伊斯兰教正统信仰的实践第78-79页
  三、赛莱菲耶——新兴的伊斯兰教派第79-80页
 第二节 对于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发展的一点反思第80-84页
  一、“回归经训”与“经训的工具化”?第81页
  二、拒绝传统——是利是弊?第81-82页
  三、赛莱菲耶思想缺乏包容精神?第82页
  四、宗派主义的怪圈第82-84页
第五章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第90-130页
 附录一:大营清真寺卧尔兹演讲——正本清源之阻力浅析第90-96页
 附录二:老鸡街清真寺卧尔兹演讲——遵经革俗,势在必行第96-100页
 附录三:西安一穆斯林大学生访谈第100-112页
 附录四:西安某清真寺阿訇谈赛莱菲耶第112-114页
 附录五:云南某清真寺阿訇座谈第114-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涉儒僧人研究
下一篇:从“宫庙”和“皇会”看天津妈祖信仰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