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出版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出版事业史论文

中华书局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1912-1949)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 史料的整理情况第12-13页
  (二) 史料以外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目的、意义及问题第15-16页
  (一) 研究目的第15-16页
  (二) 研究意义第16页
  (三) 研究问题第16页
 四、理论指导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中华书局的产权制度第18-36页
 第一节 企业法人产权的确立第19-23页
  一、明确产权的归属关系第19-21页
  二、产权权能的实现第21-23页
 第二节 产权的市场化运营第23-30页
  一、股权运作方面第24-26页
  二、法人产权运作方面第26-30页
 第三节 企业融资双渠道:股权与债权第30-36页
  一、稳健的股权融资第31-33页
  二、灵活的债权融资第33-36页
第二章 中华书局的组织制度第36-66页
 第一节 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第36-45页
  一、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第37-41页
  二、决策和执行业务的常设机构——董事会第41-42页
  三、日常经营管理机构——经理人第42-44页
  四、监督与约束机构——监察人第44-45页
 第二节 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第45-55页
  一、总公司的组织结构概况第47-48页
  二、分支局的组织结构概况第48-52页
  三、附属机构:中华书局图书馆第52-55页
 第三节 组织制度下的组织传播第55-66页
  一、定位:中华书局组织传播的文化隐喻第55-57页
   (一) 为教育出版而救国的价值观第55-56页
   (二) 自学成才、远见卓识的英雄人物第56-57页
  二、执行:网络理论下中华书局的组织传播行为第57-63页
   (一) 中华书局的组织内传播第57-59页
   (二) 中华书局的组织外传播第59-63页
  三、反馈:传播带来的组织创新第63-66页
第三章 中华书局的管理制度第66-99页
 第一节 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第66-77页
  一、书局进人的方式第66-69页
  二、员工培养的方式第69-70页
  三、员工的激励方式第70-71页
  四、接班人培养方式——陆费逵的企业家修养理论第71-77页
 第二节 严密科学的财务管理第77-78页
  一、混乱的财务管理制度第77-78页
  二、稳健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第78页
 第三节 精品化与多元化的生产管理第78-80页
  一、产品生产的精品化管理第78-80页
  二、生产经营的多元化管理第80页
 第四节 发行渠道管理第80-82页
  一、创办分支局第80-81页
  二、设立“特约经销处”第81页
  三、添设“通信贩卖部”第81-82页
 第五节 危机管理第82-99页
  一、危机事件的管理实践第83-95页
  二、危机管理的启示第95-99页
结语第99-106页
 一、企业是制度的企业第99-101页
  (一) 产权制度效率的若干要素第99-100页
  (二) 管理制度对企业效率的贡献第100-101页
 二、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第101-102页
 三、企业是国家社会的企业第102-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术虚拟社区成员关系社会网络研究--以“科学网”为例
下一篇:蔡学俭编辑出版实践及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