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一般理论 | 第11-16页 |
(一)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2页 |
1、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 | 第11页 |
2、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社会价值 | 第12-13页 |
1、快捷处理民事纠纷的社会价值 | 第12-13页 |
2、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多元化的社会价值 | 第13页 |
3、增强民众司法信赖的社会价值 | 第13页 |
(三) 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的法理基础 | 第13-16页 |
1、保障当事人“接近正义” | 第13-14页 |
2、诉讼效率理论 | 第14页 |
3、费用相当性原则 | 第14-16页 |
二、域外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比较研究 | 第16-24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16-18页 |
1、美国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16-17页 |
2、英国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17-18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18-20页 |
1、德国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18页 |
2、法国的民事小额诉讼诉讼程序 | 第18-19页 |
3、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19-20页 |
(三) 日本的民事小额诉讼程序 | 第20-21页 |
(四) 域外国家和地区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比较 | 第21-22页 |
1、域外国家和地区民事小额诉讼程序上的共同特征 | 第21页 |
2、域外国家和地区民事小额诉讼程序上的差异 | 第21-22页 |
(五) 域外国家和地区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借鉴与启示 | 第22-24页 |
1、设立专门审判机构 | 第22页 |
2、灵活的庭审制度 | 第22页 |
3、明确受案范围 | 第22-23页 |
4、限制诉讼次数与调解前置 | 第23-24页 |
三、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一) 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二) 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试点运行状况 | 第25-27页 |
1、天津市蓟县人民法院 | 第25-26页 |
2、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人民法院 | 第26页 |
3、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 | 第26-27页 |
(三) 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及试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适用范围不明确 | 第27页 |
2、立法模式与审判机构设置存在缺陷 | 第27页 |
3、标的额范围规定过于宽泛 | 第27-28页 |
4、未规定救济途径 | 第28-29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建议 | 第29-34页 |
(一) 设立的总体原则 | 第29-31页 |
1、立法模式 | 第29页 |
2、审判机构设置 | 第29页 |
3、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4、管辖 | 第30页 |
5、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 第30-31页 |
(二) 审理程序 | 第31-33页 |
1、起诉形式的简化 | 第31页 |
2、调解前置 | 第31页 |
3、审理时间与时限 | 第31-32页 |
4、简化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 | 第32页 |
5、诉的增加、变更和反诉 | 第32页 |
6、次审结与判决书的简化 | 第32-33页 |
(三) 救济程序 | 第33页 |
(四) 执行程序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