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内容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1章 《冰点》周刊的演变历程及发展轨迹 | 第13-21页 |
·《冰点》周刊诞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名字的由来 | 第13-16页 |
·《冰点》周刊的发展历程 | 第16-19页 |
·《冰点》周刊的版面与栏目 | 第19-21页 |
第2章 《冰点》周刊报道的特色内容 | 第21-37页 |
·聚焦社会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 | 第21-24页 |
·“草根人物”成为报道主体 | 第21-23页 |
·普通人、“小人物”的命运成为报道焦点 | 第23-24页 |
·关注缺失或即将逝去的“底层表情” | 第24-29页 |
·唤起被社会漠视的人和事 | 第25-27页 |
·追寻人性内在的“真善美” | 第27-29页 |
·暴露时代变迁中的尖锐问题 | 第29-32页 |
·调查性报道成为舆论监督的“利器” | 第29-31页 |
·“冰点”到“热点”、“沸点”的转化 | 第31-32页 |
·剖析社会发展中暴露的种种乱象 | 第32-37页 |
·揭开“权力寻租”的黑幕 | 第32-33页 |
·挖掘社会中的“蛀虫” | 第33-34页 |
·痛击社会体制的弊端 | 第34-37页 |
第3章 《冰点》周刊报道的写作特色 | 第37-48页 |
·注重细节及现场情景的描写 | 第37-41页 |
·注重细节描写 | 第38-39页 |
·注重现场情景描写 | 第39-41页 |
·“冰点”式叙事视角 | 第41-43页 |
·“拉家常式”的写作风格 | 第41-42页 |
·“第一人称”的切入角度 | 第42-43页 |
·文本结构的合理安排 | 第43-48页 |
·设置“悬念”,形成突凸感 | 第44-45页 |
·小标题分隔,增强节奏感 | 第45-46页 |
·结尾处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 第46-48页 |
第4章 《冰点》周刊报道的启示 | 第48-55页 |
·独辟蹊径的创新意识 | 第48-50页 |
·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 第50-52页 |
·精辟出色的“讲故事”手法 | 第52-53页 |
·“冰点”有温度的辩证思维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