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9页 |
·蛋白酶的分类、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酸性蛋白酶 | 第9-12页 |
·中性蛋白酶 | 第12-14页 |
·碱性蛋白酶 | 第14-17页 |
·人工诱变技术 | 第17-22页 |
·物理诱变 | 第18-19页 |
·化学诱变 | 第19-20页 |
·生物处理 | 第20页 |
·复合诱变 | 第20页 |
·人工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种属鉴定 | 第22-27页 |
·植物鉴定方法 | 第22-23页 |
·动物鉴定方法 | 第23-24页 |
·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 | 第24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及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蛋白酶分子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化学组成法测定 | 第27页 |
·凝胶过滤法 | 第27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7页 |
·沉降法(超速离心法)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7页 |
·材料 | 第29-31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29页 |
·引物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本实验常用配方 | 第29-31页 |
·方法 | 第31-37页 |
·菌种初筛 | 第31页 |
·菌种复筛 | 第31-32页 |
·蛋白酶活力测定 | 第32页 |
·酶学性质测定 | 第32-33页 |
·诱变选育 | 第33页 |
·菌株DNA 的制备 | 第33-34页 |
·菌株基因组16S PCR | 第34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34页 |
·扩增产物的克隆 | 第34页 |
·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34-35页 |
·16S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5页 |
·蛋白酶分子量测定 | 第35页 |
·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35-37页 |
3 结果 | 第37-49页 |
·菌种的分离筛选 | 第37页 |
·蛋白酶活力测定 | 第37-41页 |
·蛋白酶活力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蛋白酶活力及酶学性质测定结果 | 第38-41页 |
·菌株诱变结果 | 第41-44页 |
·紫外线照射致死率 | 第41-42页 |
·紫外线诱变结果 | 第42-44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4-45页 |
·基因组 16S PCR 扩增 | 第45页 |
·16S rRNA 阳性克隆的测序 | 第45-46页 |
·筛选菌株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蛋白酶分子量测定 | 第47-48页 |
·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5页 |
·培养条件 | 第49-50页 |
·透明圈 | 第50页 |
·菌种的诱变 | 第50-51页 |
·发酵条件及酶学性质 | 第51-52页 |
·菌种鉴定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