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论我国民间金融法律监管机制的完善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5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1-12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 研究内容第13页
 (四)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3-15页
  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本论文的不足第14-15页
一、 民间金融概述第15-20页
 (一) 民间金融的内涵第15-17页
  1. 内涵界定第15-16页
  2. 民间金融的新特征第16-17页
 (二) 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第17-20页
  1. 农村信用合作社第17-18页
  2. 民间借贷第18页
  3. 合会第18-19页
  4. 私人钱庄第19-20页
二、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风险第20-28页
 (一) 民间金融的演进第20-21页
  1. 建国前的民间金融第20页
  2.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第20-21页
  3. 改革开放以后民间金融的迅猛发展第21页
 (二) 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第21-22页
  1. 我国长期实行金融抑制政策第21页
  2. 信息不对称第21-22页
  3. 市场需求的产物第22页
 (三) 民间金融的作用第22-23页
  1. 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第22-23页
  2. 缓解农村金融匮乏第23页
  3. 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第23页
  4. 有利于利率市场化发展第23页
 (四) 民间金融中的风险:以高利贷风险为例第23-28页
  1. 高利贷的内涵第24-25页
  2. 高利贷存在的原因第25页
  3. 高利贷的危害第25-28页
三、 我国民间金融法律监管机制中的缺陷第28-31页
 (一) 民间金融监管模式的演进第28-29页
  1. 停滞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第28页
  2. 过分管制阶段——改革开放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第28-29页
  3. 规范引导阶段——21 世纪以后第29页
 (二) 法律监管机制中的问题第29-31页
  1. 缺乏正式的监管法律第29-30页
  2. 法律监管主体不明确第30页
  3. 缺乏风险监测和控制体系第30-31页
四、 国外与台湾地区民间金融法律监管的经验与借鉴第31-35页
 (一) 国外监管规制的比较第31-33页
  1. 美国的监管制度第31-32页
  2. 日本的轮转基金之变第32-33页
 (二) 台湾地区的监管制度第33-34页
 (三) 监管经验的借鉴第34-35页
  1. 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机制第34页
  2. 将民间金融转变为正规金融第34-35页
五、 完善我国民间金融法律监管机制的建议第35-40页
 (一) 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第35-36页
  1. 制定专门性的民间金融法律法规第35-36页
  2. 构建中国特色的民间金融法律监管机制第36页
 (二)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发展第36-38页
  1.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类别金融机构第36-37页
  2. 从根源上遏制高利贷等黑色金融活动第37-38页
 (三) 建立严格的民间金融监管体系第38-40页
  1. 将民间金融分类监管第38-39页
  2. 积极引导高利贷的正规化发展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纳税担保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论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