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锦鲤疱疹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1 锦鲤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第10-12页 |
·锦鲤疱疹病毒的分类地位 | 第10页 |
·KHV的形态学及其结构 | 第10-12页 |
·理化特性 | 第12页 |
·培养特性 | 第12页 |
2 KH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2-13页 |
3 流行病学 | 第13页 |
4 锦鲤疱疹病毒的诊断方法 | 第13-15页 |
·临床诊断 | 第13页 |
·病毒的分离 | 第13-14页 |
·免疫学诊断方法 | 第14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14-15页 |
5 锦鲤疱疹病毒的防控 | 第15-17页 |
·预防接种 | 第15页 |
·生物安全措施 | 第15-16页 |
·抗病育种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第二章 锦鲤疱疹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 第22-30页 |
摘要 | 第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细胞及参考毒株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传代细胞培养方法 | 第23页 |
·KHV-F347株的增殖 | 第23页 |
·KHV-F347株的纯化 | 第23-24页 |
2 结果 | 第24-27页 |
·KHV-F347株的增殖 | 第24-26页 |
·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含病毒的条带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Abstract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锦鲤疱疹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30-40页 |
摘要 | 第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标准血清、血清样品、酶标抗体 | 第30-31页 |
·病毒的纯化与增殖 | 第31页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31页 |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阴阳性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兔抗鲤IgM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2页 |
·山羊抗兔IgG-HRP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32-33页 |
·最佳封闭液的选择 | 第33页 |
·间接ELISA测定的基本步骤 | 第33页 |
·检测欧盟能力认证血清样品 | 第33-34页 |
·间接ELISA的临床应用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37页 |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阴阳性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兔抗鲤IgM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5页 |
·山羊抗-HRP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第36页 |
·检测欧盟能力认证血清样品 | 第36-37页 |
·间接ELISA的临床应用 | 第37页 |
3 讨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Abstract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锦鲤疱疹病毒ORF59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40-48页 |
摘要 | 第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41页 |
·KHV-F347 ORF59基因的PCR扩增 | 第41-42页 |
·KHV-F347 ORF59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42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42页 |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 | 第42页 |
·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检测以及Western-blot分析 | 第42-43页 |
·蛋白纯化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5页 |
·PCR扩增 | 第43页 |
·TA质粒构建及序列鉴定 | 第43-44页 |
·重组表达载体pET-ORF59的筛选与鉴定 | 第44页 |
·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检测以及Western-blot分析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Abstract | 第47-48页 |
全文总结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