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39页 |
第一章 锦鲤疱疹病毒概论 | 第11-29页 |
1 锦鲤疱疹病毒病原学 | 第11-15页 |
·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1-12页 |
·理化因素的影响 | 第12-13页 |
·病毒的生活史 | 第13页 |
·病毒的培养 | 第13-15页 |
2 锦鲤疱疹病毒流行病学 | 第15-19页 |
·宿主 | 第15-17页 |
·潜伏期 | 第17-18页 |
·传播途径及地理分布 | 第18-19页 |
3 锦鲤疱疹病毒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临床症状 | 第19页 |
·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4 诊断方法 | 第20-21页 |
5 预防与控制 | 第21-24页 |
·筛选抗病品系 | 第21页 |
·自然免疫 | 第21-22页 |
·减毒疫苗免疫 | 第22页 |
·免疫有效期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章 锦鲤疱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9-39页 |
1 锦鲤疱疹病毒的分类 | 第29-31页 |
2 KHV基因组特点 | 第31-36页 |
·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31-32页 |
·基因组的开放性阅读框 | 第32-35页 |
·毒株的进化 | 第35-36页 |
3 锦鲤疱疹病毒的研究意义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39-65页 |
第三章 锦鲤疱疹病毒NESTED-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55页 |
摘要 | 第39页 |
1 材料 | 第39-40页 |
·鱼样以及病毒核酸 | 第39-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40页 |
·试验溶液及其配置 | 第40页 |
2 方法 | 第40-45页 |
·鱼血的采集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 | 第40-4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41-42页 |
·PCR扩增反应条件 | 第42-43页 |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灵敏度检测 | 第44页 |
·目的基因提取 | 第44-45页 |
·ORF26基因序列测定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51页 |
·基因组DNA电泳图 | 第45页 |
·ORF26片段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不同引物浓度PCR反应结果 | 第46-47页 |
·退火温度的优化结果 | 第47页 |
·循环次数优化结果 | 第47-48页 |
·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48页 |
·ORF26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48-51页 |
4 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ABSTRACT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55-65页 |
摘要 | 第55页 |
1 材料 | 第55-56页 |
·样品采集 | 第55-56页 |
2 方法 | 第56-58页 |
·样品统计 | 第56页 |
·临床症状观察 | 第56页 |
·鱼血的采集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 | 第56页 |
·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6页 |
·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6-57页 |
·PCR检测样品中KHV感染情况 | 第57-58页 |
3 结果 | 第58-61页 |
·锦鲤,鲤鱼和鲫鱼样品来源及临床背景统计表 | 第58页 |
·感官指标评价结果 | 第58-60页 |
·KHV的Nested-PCR检测结果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ABSTRACT | 第64-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