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Contents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过渡金属钌不对称催化氢化应用 | 第17页 |
·钌催化剂在催化氢化与转移氢化中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不同配体对转移氢化过程的影响 | 第23-25页 |
·催化氢化中其他高效的催化剂 | 第25-26页 |
·关于机理 | 第26-2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新型催化剂催化酮氢化反应机理研究 | 第31-37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本章研究内容 | 第32页 |
·计算模型及细节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对映选择性的研究 | 第37-49页 |
·引言 | 第37页 |
·本章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计算细节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催化氢化机理 | 第39-40页 |
·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能量统计与分析 | 第41-43页 |
·密度泛函方法所得能量计算对映选择性 | 第43-46页 |
·过渡态结构与氢转移能垒之间的关系 | 第46-48页 |
·NH/ 相互作用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48页 |
·本章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相同底物不同催化剂的对映选择性 3D-QSAR 研究 | 第49-61页 |
·本章内容 | 第49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49-51页 |
·叠合规则 | 第51-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CoMFA 模型 | 第53-57页 |
·CoMISA 模型 | 第57-58页 |
·本章小节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系列钌催化酮加氢不对称催化氢化对映选择性的 3D-QSAR研究 | 第61-73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本章内容 | 第62-63页 |
·计算细节 | 第63-65页 |
·化合物的来源 | 第63-64页 |
·3D-QSAR 计算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构象分析 | 第65-68页 |
·对映体过量值 | 第68-70页 |
·CoMFA 模型的预测能力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已取得成果 | 第73-74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4页 |
·本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
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