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和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6-24页 |
一、和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6-19页 |
(一) 企业经营 | 第16-18页 |
(二) 所有制结构 | 第18页 |
(三) 产业结构 | 第18-19页 |
二、和县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19-24页 |
(一) 带动县域经济总量增长 | 第19-20页 |
(二) 整合县域产业资源 | 第20-22页 |
(三) 促进社会就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金融对和县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分析 | 第24-33页 |
一、企业融资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和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分析 | 第25-31页 |
(一) 增加网点布局,延伸服务半径 | 第25-26页 |
(二) 丰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种类 | 第26-28页 |
(三) 和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状况 | 第28-31页 |
三、和县政府部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措施 | 第31-33页 |
(一) 牵头组织银企对接 | 第31-32页 |
(二) 支持和协助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建设,鼓励金融创新 | 第32页 |
(三) 以政府性资金存款激励银行增强信贷支持力度 | 第32页 |
(四) 对中小企业融资费用进行补贴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和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 第33-41页 |
一、企业信用等级低,信用增级途径有限 | 第33-35页 |
(一) 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 | 第33页 |
(二) 企业缺乏核心资产抵押 | 第33-34页 |
(三) 企业信用增级依赖政策性担保和相互担保 | 第34-35页 |
二、县域金融服务机制不完善 | 第35-39页 |
(一) 县域金融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机制安排 | 第35页 |
(二) 国有大型银行信贷门槛高,银行服务同质性强 | 第35-37页 |
(三) 间接融资对市场的垄断造成企业较高的融资成本 | 第37-38页 |
(四) 民间融资渠道狭窄 | 第38-39页 |
三、企业粗放式发展路径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冲突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破解和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策略 | 第41-54页 |
一、拓宽中小企业信用增级渠道 | 第41-43页 |
(一) 引进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 | 第41-42页 |
(二) 推动企业信用建设 | 第42页 |
(三) 设立财政性补偿专项基金 | 第42-43页 |
二、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增加直接融资供给 | 第43-48页 |
(一) 积极寻找基金、证券公司等新型投资主体 | 第44-45页 |
(二) 为企业上市提供指导服务 | 第45页 |
(三) 提供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咨询、代办等服务 | 第45-46页 |
(四) 寻找风险投资、融资租赁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 | 第46-47页 |
(五) 为民间资金提供投资平台 | 第47-48页 |
三、加大银行间接融资支持力度 | 第48-50页 |
(一) 提高国有大型银行单户企业贷款额度 | 第49页 |
(二) 建立银行信贷安排机制 | 第49-50页 |
(三) 重构融资费用结构,为企业融资减负 | 第50页 |
四、加强企业建设,提高企业自身实力 | 第50-54页 |
(一)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 第50-51页 |
(二)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 第51-52页 |
(三)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设备升级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