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埋武器舱气动声学特性与噪声抑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基本概念与内涵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对比分析 | 第15-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20页 |
| ·国内研究发展情况 | 第20-21页 |
| ·国内外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内埋武器舱气动声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24-52页 |
| ·声学计算方法简介 | 第24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4-27页 |
| ·大涡模拟(LES)简介 | 第24-25页 |
| ·大涡模拟(LES)主导方程 | 第25-26页 |
| ·亚格子(SGS)应力模型 | 第26页 |
| ·大涡模拟(LES)近壁处理 | 第26-27页 |
| ·离散方法 | 第27页 |
| ·边界条件 | 第27页 |
| ·声波传播模拟 | 第27-30页 |
| ·声源分类 | 第27页 |
| ·声波传播方程(FW-H) | 第27-30页 |
| ·延迟时间求解 | 第30页 |
| ·数值方法实例验证 | 第30-33页 |
| ·圆柱绕流声学特性 | 第30-32页 |
| ·空腔绕流声学特性 | 第32-33页 |
| ·武器舱流激振荡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 ·亚声速流动条件 | 第33-34页 |
| ·超声速流动条件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52页 |
| 第三章 内埋武器舱气动声学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 第52-74页 |
| ·风洞试验方法简介 | 第52-57页 |
| ·试验模型 | 第52-53页 |
| ·试验风洞 | 第53页 |
| ·测量设备与仪器 | 第53-54页 |
| ·试验项目与条件 | 第54-55页 |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5-57页 |
| ·来流马赫数对舱内声学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开式武器舱流动 | 第57-58页 |
| ·过渡式武器舱流动 | 第58-59页 |
| ·闭式武器舱流动 | 第59页 |
| ·来流边界层厚度对舱内声学特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开式武器舱流动 | 第59-60页 |
| ·过渡式武器舱流动 | 第60页 |
| ·闭式武器舱流动 | 第60-61页 |
| ·武器舱长深比(L/D)对舱内声学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 ·亚跨声速流动条件 | 第61页 |
| ·跨超声速流动条件 | 第61-62页 |
| ·武器舱宽深比(W/D)对舱内声学特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 ·亚跨声速流动条件 | 第62-63页 |
| ·跨超声速流动条件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74页 |
| 第四章 开式武器舱流激振荡模态预估分析 | 第74-87页 |
| ·开式武器舱流激振荡特性简介 | 第74-76页 |
| ·开式武器舱流激振荡模态验证结果 | 第76-77页 |
| ·开式武器舱流激振荡模态预估 | 第77-82页 |
| ·亚跨声速流动条件 | 第77-78页 |
| ·跨超声速流动条件 | 第78-80页 |
| ·振荡模态预估方法实例验证 | 第80-82页 |
| ·本章小节 | 第82-87页 |
| 第五章 内埋武器舱内噪声被动抑制研究 | 第87-104页 |
| ·武器舱内噪声被动抑制方法简介 | 第87页 |
| ·几何修型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87-89页 |
| ·侧壁倒角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87页 |
| ·后壁倒角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87-88页 |
| ·后壁倒圆弧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88-89页 |
| ·添加扰流装置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89-91页 |
| ·前缘立齿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89-90页 |
| ·前后缘平齿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90页 |
| ·底面泄压管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104页 |
| 第六章 内埋武器舱内噪声主动抑制研究 | 第104-138页 |
| ·武器舱内噪声主动抑制方法简介 | 第104页 |
| ·前缘吹气对舱内噪声的抑制效果 | 第104页 |
| ·零质量射流激励器设计方法简介 | 第104-107页 |
| ·零质量射流激励器运行方式选取 | 第104-105页 |
| ·试验模型与射流激励器安装方式 | 第105-106页 |
| ·射流激励器设计 | 第106-107页 |
| ·试验方法与项目 | 第107页 |
| ·试验模型与射流激励器加工 | 第107-108页 |
| ·试验模型 | 第107页 |
| ·低频射流激励器 | 第107-108页 |
| ·高频射流激励器 | 第108页 |
| ·零质量射流激励器地面调试 | 第108-109页 |
| ·射流特性地面调试结果分析 | 第109-110页 |
| ·零质量射流抑制噪声风洞试验方法 | 第110-111页 |
| ·低频射流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11-115页 |
| ·射流特性对舱内噪声抑制效果分析 | 第111-113页 |
| ·激振振幅对舱内噪声抑制效果分析 | 第113页 |
| ·激振频率对舱内噪声抑制效果分析 | 第113-114页 |
| ·射流位置对舱内噪声抑制效果分析 | 第114页 |
| ·射流出口形状对舱内噪声抑制效果分析 | 第114页 |
| ·来流马赫数对射流抑制舱内噪声效果的影响 | 第114页 |
| ·武器舱长深比对射流抑制舱内噪声效果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 ·高频射流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15页 |
| ·本章小节 | 第115-138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138-140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38-139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9-140页 |
| 致谢 | 第140-141页 |
| 作者简历 | 第141页 |
| 主持或参与的主要课题研究 | 第141-14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与软件版权 | 第14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42-144页 |
| 已出版论文 | 第142-143页 |
| 已接收论文 | 第143页 |
| 已投递论文 | 第143-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