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规模化并网条件下供热机组优化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20页 |
| ·我国发电产业特点 | 第15-16页 |
| ·热电联产机组面临问题 | 第16-18页 |
| ·内蒙古地区电源特点 | 第18-19页 |
| ·研究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 ·接纳风电入网的储能技术 | 第20-25页 |
| ·电网调峰调频要求火电机组达到的指标 | 第25-27页 |
| ·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AGC优化 | 第27-29页 |
| ·研究思路 | 第29-32页 |
| ·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32-34页 |
| 第2章 供热机组对象模型 | 第34-62页 |
| ·建模准备 | 第34-40页 |
| ·典型供热机组 | 第34-36页 |
| ·参考模型选择 | 第36-40页 |
| ·对象建模 | 第40-50页 |
| ·热力系统结构 | 第40-41页 |
| ·供热部分模型 | 第41-44页 |
| ·机组模型实例 | 第44-47页 |
| ·现场实验验证 | 第47-50页 |
| ·特性分析 | 第50-62页 |
| ·机组工作范围 | 第50-51页 |
| ·纯凝工况特性 | 第51-54页 |
| ·供热工况特性 | 第54-56页 |
| ·工作点线性化 | 第56-62页 |
| 第3章 对象控制特性分析 | 第62-93页 |
| ·传统控制方案 | 第62-74页 |
| ·控制系统结构 | 第62-64页 |
| ·闭环特性分析 | 第64-70页 |
| ·负荷响应能力 | 第70-74页 |
| ·系统不确定性 | 第74-84页 |
| ·工作点变化 | 第74-77页 |
| ·蓄热系数变化 | 第77-79页 |
| ·供热负荷变化 | 第79-81页 |
| ·煤发热量变化 | 第81-83页 |
| ·迭加效应 | 第83-84页 |
| ·控制系统优化策略 | 第84-93页 |
| ·供热抽汽流量补偿 | 第84-86页 |
| ·热量信号导前微分 | 第86-89页 |
| ·燃料发热量校正 | 第89-93页 |
| 第4章 控制系统理论分析 | 第93-107页 |
| ·机组负荷指令 | 第93-100页 |
| ·信号特征描述 | 第93-96页 |
| ·指令非线性多尺度分解 | 第96-99页 |
| ·供热机组负荷指令构造 | 第99-100页 |
| ·可行性方案比较 | 第100-107页 |
| ·执行机构选择 | 第100-102页 |
| ·反馈控制方案 | 第102-104页 |
| ·柔性控制方案 | 第104-107页 |
| 第5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 第107-116页 |
| ·风电火电联合调度 | 第107-112页 |
| ·基本目标 | 第107-109页 |
| ·调度逻辑 | 第109-112页 |
| ·供热机组控制系统基本计算逻辑 | 第112-113页 |
| ·发电负荷调整范围计算 | 第112-113页 |
| ·机前压力定值计算 | 第113页 |
| ·供热机组控制系统核心控制方案 | 第113-116页 |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6-119页 |
| ·结论 | 第116-117页 |
| ·展望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8-12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9-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