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緒论 | 第13-43页 |
·前言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43页 |
·蛋白的折叠和异常蛋白聚集 | 第14-17页 |
·分子伴侣系统 | 第17-21页 |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 第21-4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3-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5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4页 |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53页 |
·全脑缺血模型的制作 | 第45页 |
·缺血后处理方法 | 第45-46页 |
·脑组织固定 | 第46页 |
·CA1 区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第46-47页 |
·缺血组织泛素(ubiqui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47页 |
·胞浆蛋白成分及蛋白聚集物的分离 | 第47-49页 |
·蛋白酶体活性的检测 | 第49页 |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蛋白质氧化产物羰基化合物含量 | 第49页 |
·Western Blot 检测 ubiquitin、20Sa-1、19S S12、Hsp40 和 Hsp70 蛋白的表达 | 第49-51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1-53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53-59页 |
·缺血后处理具有保护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的作用 | 第53-54页 |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少蛋白聚集物的产生 | 第54-55页 |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少蛋白氧化产物的产生 | 第55-56页 |
·缺血后处理能够维持蛋白酶体的活性 | 第56-57页 |
·缺血后处理能够提高 Hsp70 的表达,减少了 Hsp40 的下降 | 第57-5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9-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