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限制标记传播的搜索引擎反链接作弊方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2 背景与相关工作 | 第10-19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0页 |
·TF-IDF排名方法 | 第10-11页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11-12页 |
·基于链接的排名算法 | 第12-14页 |
·HITS算法 | 第12-13页 |
·PageRank算法 | 第13-14页 |
·搜索引擎作弊技术 | 第14-19页 |
·基于内容的搜索引擎作弊行为 | 第15-16页 |
·基于链接的搜索引擎作弊行为 | 第16-17页 |
·基于隐藏面面的搜索引擎作弊行为 | 第17页 |
·其他类型的搜索引擎作弊行为 | 第17-19页 |
3 搜索引擎反作弊技术发展情况 | 第19-26页 |
·基于内容的搜索引擎反作弊方法 | 第19-20页 |
·基于链接的搜索引擎反作弊方法 | 第20-25页 |
·链接工厂的解决方案 | 第20-21页 |
·普通链接作弊的解决方案 | 第21-24页 |
·博客或评论作弊的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基于隐藏页面的搜索引擎反作弊 | 第25-26页 |
4 基于限制标记传播的反链接作弊方法 | 第26-36页 |
·传统标记传播反链接作弊方法的缺陷 | 第26-28页 |
·限制标记传播 | 第28-31页 |
·限制信任值标记传播 | 第28-30页 |
·限制作弊值标记传播 | 第30-31页 |
·限制标记传播方法的具体流程 | 第31-33页 |
·获取作弊社区群阶段 | 第31页 |
·标记传播阶段 | 第31-33页 |
·关于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 | 第33页 |
·距离衰减 | 第33页 |
·白名单 | 第33页 |
·算法收敛性 | 第33-36页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数据集 | 第36页 |
·对比算法 | 第36-37页 |
·实验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白名单的选择 | 第37页 |
·获取作弊社区群阶段的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标记传播阶段的参数设置 | 第38页 |
·作弊网站/网页降级结果 | 第38-44页 |
·每个组中作弊网站/网页的数量 | 第40-41页 |
·作弊网站/网页平均组序号变化 | 第41-43页 |
·作弊因子 | 第43-44页 |
·作弊网站/网面检测结果 | 第44-49页 |
·每个组中作弊网站/网页的数量 | 第45-46页 |
·作弊因子 | 第46-47页 |
·F-measure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