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政务背景下的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研究--以辽宁警务部门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关键词阐释 | 第12-16页 |
| ·电子政务与移动政务 | 第12-14页 |
| ·基层公务员 | 第14-15页 |
| ·绩效与绩效管理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23页 |
|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19页 |
|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9-23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2 移动政务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 ·移动政务的广泛应用 | 第26-29页 |
| ·移动政务的应用现状 | 第26-27页 |
| ·移动政务模式的优势 | 第27-28页 |
| ·移动政务的潜在成功因素 | 第28-29页 |
| ·基层公务员工作特征的改变 | 第29-32页 |
| ·工作意识层面的改变 | 第29-30页 |
| ·工作流程的改变 | 第30页 |
| ·人际关系上的改变 | 第30-31页 |
| ·办公手段上的改变 | 第31-32页 |
| ·传统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凸现 | 第32-35页 |
| ·绩效目标不明确 | 第32页 |
| ·绩效管理缺乏活力 | 第32-33页 |
|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 ·绩效培训机制不完善 | 第35页 |
| ·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亟需改进 | 第35-38页 |
| ·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亟需改进的原因 | 第35-37页 |
| ·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改进的路径选择 | 第37-38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38-46页 |
| ·研究构思与假设 | 第38-41页 |
| ·研究构思 | 第38-41页 |
|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 ·访谈研究 | 第41-44页 |
| ·访谈提纲设计 | 第41-42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42-43页 |
| ·访谈情况介绍 | 第43页 |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4-46页 |
| ·问卷设计 | 第44-45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46页 |
| 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6-62页 |
| ·样本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 ·问卷统计分析 | 第47-59页 |
|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7-49页 |
| ·因子分析 | 第49-55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6-59页 |
| ·实证分析结论和讨论 | 第59-62页 |
| 5 提升移动政务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建议 | 第62-70页 |
| ·树立与时俱进的绩效管理理念 | 第62-64页 |
| ·理顺绩效管理思路 | 第62页 |
| ·坚持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观 | 第62-63页 |
| ·提升基层公务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 第63-64页 |
| ·构建与移动政务相适应的基层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 | 第64-65页 |
| ·设立适合移动政务的新的绩效目标 | 第64页 |
| ·建立适合移动政务的新的绩效考核指标 | 第64-65页 |
|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环节的协同设计 | 第65-70页 |
| ·建立与移动政务相适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环境 | 第65-66页 |
| ·构建完善的绩效激励机制 | 第66-67页 |
| ·对移动政务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工作进行再设计 | 第67页 |
| ·加强技能培训机制建设 | 第67-68页 |
| ·搭建适合移动政务环境的基层公务员沟通渠道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