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 Confusion Focus,ICF)的研究 | 第9-15页 |
·高速摄影技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ICF 研究中的高速摄影技术需求 | 第16-19页 |
·变像管高速相机的发展概况 | 第19-29页 |
·国外技术发展 | 第19-25页 |
·国内技术发展 | 第25-29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章节内容安排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第2章 分幅相机增益提升研究 | 第34-60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微通道板(MCP)特性对分幅管增益的影响 | 第35-42页 |
·MCP 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MCP 特性介绍 | 第36-41页 |
·MCP 特性对分幅管增益影响的分析 | 第41-42页 |
·光电阴极的薄膜特性对分幅管增益影响的研究 | 第42-57页 |
·光电阴极影响分幅管增益的因素 | 第42-48页 |
·光电阴极的光学薄膜特性对分幅管增益影响 | 第48-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3章 分幅相机空间分辨能力优化研究 | 第60-102页 |
·引言 | 第60页 |
·分幅管空间分辨率与荧光屏近贴结构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60-81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61-66页 |
·光电子出射状态模拟 | 第66-68页 |
·分幅管空间分辨率与荧光屏压的关系 | 第68-70页 |
·分幅管空间分辨率与荧光屏近贴距离的关系 | 第70-73页 |
·分幅管空间分辨率与 MCP 输出电极浸入深度的关系 | 第73-78页 |
·三个通道的电子轨迹和三电极结构 | 第78-81页 |
·新型荧光屏研究 | 第81-99页 |
·传统荧光屏 | 第81-89页 |
·新型荧光屏设计 | 第89-93页 |
·新型荧光屏制作 | 第93-95页 |
·新型荧光屏实验结果 | 第95-98页 |
·新型荧光屏应用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第4章 高时间分辨率分幅成像技术的研究 | 第102-120页 |
·引言 | 第102页 |
·理论基础和分析 | 第102-105页 |
·薄 MCP 皮秒选通特性理论 | 第102-103页 |
·双 MCP 双选通分幅相机实现原理 | 第103-105页 |
·实施方案设计 | 第105-113页 |
·双 MCP 对孔原理和方法 | 第105-110页 |
·延时固定正负高压窄脉冲的产生 | 第110-111页 |
·两种双 MCP 分幅相机的制作 | 第111-113页 |
·两种双 MCP 分幅相机实验测量与分析 | 第113-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0页 |
第5章 新型分幅相机结构的研究 | 第120-132页 |
·引言 | 第120页 |
·大画幅高分辨分幅相机研制 | 第120-125页 |
·研究意义 | 第120页 |
·大画幅分幅相机结构设计 | 第120-125页 |
·测试结果和实验分析 | 第125页 |
·神光原型用高性能相机的研制 | 第125-130页 |
·研究意义 | 第125-126页 |
·高性能 X 光分幅相机结构设计 | 第126-129页 |
·实验结果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2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32-136页 |
·本论文工作小结 | 第132-133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申请专利和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 | 第138-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