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冲压设备上下料机器人开发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引言第10页
   ·课题来源第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压力机上下料机器人发展现状第11页
   ·压力机上下料机器人发展趋势第11-12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压力机上下料机器人的总体方案确定第14-24页
   ·工件冲压工艺分析第14-17页
   ·压力机结构特点第17-18页
   ·总体方案确定第18-23页
     ·机械手设计第18-21页
     ·送料转盘结构设计第21-23页
     ·其他部分设计第23页
   ·本章总结第23-24页
第三章 上下料机器人的设计第24-43页
   ·驱动装置的选型与计算第24-32页
     ·线性模组介绍第24页
     ·驱动装置选型第24-32页
   ·运动构件的有限元分析第32-36页
     ·Simulation 介绍第33页
     ·分析流程及结果第33-36页
   ·可调结构的研究第36-39页
     ·水平模组固定滑动槽第36页
     ·水平模组固定滑动槽第36-37页
     ·手架传感器安装孔第37-38页
     ·送料转盘固定钢条第38页
     ·毛坯固定架椭圆孔第38-39页
   ·真空系统的设计第39-42页
     ·真空系统介绍第39-40页
     ·上下料真空系统要求第40页
     ·真空系统原理图第40-41页
     ·真空元件的计算和选择第41-42页
   ·本章总结第42-43页
第四章 上下料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建第43-51页
   ·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第43-44页
   ·运动控制器构成方案比较第44-45页
   ·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与分析第45-50页
     ·控制软件的人机交互系统第47-48页
     ·状态监控及控制参数调整模块第48-49页
     ·日志系统模块第49-50页
   ·本章总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自适应遗传算法第51-58页
   ·遗传算法第51-54页
     ·编码、染色体和基因第51页
     ·初始群体第51-52页
     ·适应度函数与适应值第52页
     ·遗传操作第52-53页
     ·终止第53页
     ·遗传算法流程图第53-54页
   ·自适应遗传算法第54-56页
     ·自适应遗传策略第54-55页
     ·自适应群体策略第55页
     ·自适应选择策略第55页
     ·自适应交叉策略第55页
     ·自适应变异策略第55-56页
   ·PID 算法第56-57页
     ·比例作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57页
     ·积分作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57页
     ·微分作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57页
   ·本章总结第57-58页
第六章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参数的整定第58-64页
   ·电机伺服系统的教学模型第58-59页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电机伺服系统控制参数整定第59-63页
   ·本章总结第63-64页
第七章 现场调试第64-68页
   ·现场调试第64-67页
   ·本章总结第67-68页
总结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IV-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实时监控系统在沙角A电厂的整合应用
下一篇:基于粒子群和BP神经网络的PMV预测模型在智能办公建筑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