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转与绩效--以潍坊市坊子区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导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社会保险 | 第12-13页 |
| ·社会养老保险 | 第13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13-14页 |
| ·绩效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 第2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和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9-20页 |
|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20页 |
| ·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 第3章 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运转现状 | 第27-32页 |
| ·新农保的运行模式 | 第27-28页 |
| ·新农保试点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 ·潍坊市坊子区新农保运行现状 | 第29-32页 |
| ·选择坊子区作文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29页 |
| ·坊子区新农保的实施办法 | 第29-30页 |
| ·坊子区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30-32页 |
| 第4章 潍坊市坊子区新农保试点的实证分析 | 第32-50页 |
| ·调查说明 | 第32-33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41页 |
| ·基于AHP模型的定量分析 | 第41-50页 |
| 第5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 ·新农保制度运转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 ·新农保制度运行的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 ·完善相关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1-52页 |
| ·加强制度衔接 | 第52-53页 |
| ·配套设施和服务升级 | 第53页 |
| ·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 | 第53页 |
| ·调整政府补贴标准,提高参保积极性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