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 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9-10页 |
2.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三)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0-12页 |
1.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 | 第10-11页 |
2.国有企业廉洁风险类型 | 第11页 |
3.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格局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 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现状 | 第14-20页 |
(一) 国有企业构建企业廉洁监管体系的探索 | 第14-17页 |
1. 初期“运动式”监督(20 世纪 80 年代初——90 年代中期) | 第14页 |
2. 制度性监督与常设性监督机构的出现(1994 年-2000 年) | 第14-15页 |
3. 稽查特派员制度向外派监事会制度过渡(2000 年——2005 年) | 第15页 |
4. 整合监督资源与“三位一体”构想(2005 年-2008 年) | 第15-16页 |
5. “大监督”格局的落实(2008——至今) | 第16-17页 |
(二) 目前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7-20页 |
1. 主观认识不清,人为淡化监督 | 第17-18页 |
2. 领导权力失控,企业内部监督力量受制 | 第18-19页 |
3.监督执行不力,监督结果大打折扣 | 第19-20页 |
三、 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机制典型案例研究 | 第20-27页 |
(一) 典型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机制的案例分析 | 第20-25页 |
1.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实施“大监督”工作纪实 | 第20-21页 |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廉政监管体系建设 | 第21-23页 |
3. 晨光集团建设大监督机制的探索调查 | 第23-25页 |
(二) 典型案例对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机制”的启示 | 第25-27页 |
四、 构建企业国有资产廉洁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27-37页 |
(一) 完善国企纪检部门监督运转机制 | 第27-30页 |
1. 建立领导体制下的纪委委员工作机制监督格局 | 第27-28页 |
2. 加强提升纪检人员监督能力的教育工作 | 第28页 |
3. 突出纪检部门监督工作的服务属性 | 第28-29页 |
4. 创新监督制度,强化监督职能 | 第29-30页 |
5. 突出责任追究,强化惩处 | 第30页 |
(二) 在出资人层面整合监督资源,增强国资监管能力 | 第30-33页 |
1. 不断加强重点对象的监督 | 第30-31页 |
2. 不断加强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 | 第31-32页 |
3. 加强企业改制重组操作主体的监督 | 第32-33页 |
(三) 在企业层面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 第33-37页 |
1. 抓住重点环节,建立健全企业权力制衡机制 | 第33页 |
2. 积极整合监督资源,构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大监督工作模式 | 第33-35页 |
3. 完善企业激励和问责机制,坚持奖功惩过 | 第35-37页 |
五、 总结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