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现代性”与生态危机 | 第10-14页 |
·“现代性”的含义 | 第10-12页 |
·生态危机的表现 | 第12-14页 |
第三章 现代主义生态观中生态危机的研究 | 第14-21页 |
·现代主义生态观 | 第14-16页 |
·现代主义者对待生态危机的两种看法 | 第16-17页 |
·阶段论 | 第16页 |
·代价论 | 第16-17页 |
·科技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 第17-21页 |
·科学不是万能的 | 第17-19页 |
·杰文斯悖论 | 第19页 |
·科技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生态观中生态危机的研究 | 第21-37页 |
·后现代主义的分化 | 第21-26页 |
·激进后现代主义 | 第21-22页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第22-26页 |
·两种生态观的比较 | 第26-28页 |
·相同点 | 第26页 |
·不同点 | 第26-28页 |
·生态后现代主义 | 第28-33页 |
·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内容 | 第28-32页 |
·对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评价 | 第32-33页 |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超越 | 第33-34页 |
·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后现代主义的解释 | 第34-37页 |
·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批评 | 第34-35页 |
·后现代主义者对批评声音的回应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和意义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