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1-2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三、 团体咨询的发展 | 第13-20页 |
(一) 团体咨询的发展 | 第13-15页 |
(二) 团体咨询在中国的发展 | 第15-20页 |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团体咨询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23-34页 |
一、 团体咨询的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一) 团体和咨询 | 第23-24页 |
(二) 团体咨询 | 第24页 |
(三) 个别咨询 | 第24-25页 |
二、 团体咨询的特点与功能 | 第25-29页 |
(一) 团体咨询的特点 | 第26-27页 |
(二) 团体咨询的功能 | 第27-29页 |
三、 团体咨询的目标及原则 | 第29-31页 |
(一) 团体咨询的目标 | 第29页 |
(二) 团体咨询的原则 | 第29-31页 |
四、 团体咨询的类型 | 第31-34页 |
(一) 成长性团体咨询 | 第31-32页 |
(二) 训练性团体咨询 | 第32页 |
(三) 治疗性团体咨询 | 第32页 |
(四) 自主性团体咨询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4-54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34-37页 |
(一) 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和品格 | 第35页 |
(二) 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体育锻炼 | 第35-36页 |
(三) 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 | 第36页 |
(四)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用法 | 第36页 |
(五)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第36-37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37-41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37-39页 |
(二)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1页 |
三、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9页 |
(一)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 第41-42页 |
(二)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 第42-45页 |
(三)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现实条件 | 第45-49页 |
四、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 第49-54页 |
(一)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50页 |
(二) 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50-51页 |
(三) 有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积极互动和顺畅沟通 | 第51页 |
(四) 有助于教育者科学地了解受教育者 | 第51-52页 |
(五) 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 第52页 |
(六) 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分析 | 第54-65页 |
一、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 第54-55页 |
(一) 体现大学生共性问题 | 第54-55页 |
(二) 体现大学生的发展性问题 | 第55页 |
二、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原则 | 第55-58页 |
(一)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 | 第55-56页 |
(二)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则 | 第56-57页 |
(三) 应遵循团体咨询活动中的基本原则 | 第57页 |
(四) 遵循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原则 | 第57页 |
(五) 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品德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57-58页 |
三、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探索 | 第58-6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 第58-59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的团体咨询技术与方法 | 第59-65页 |
第四章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实践探索 | 第65-80页 |
一、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 第65-66页 |
(一) 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65-66页 |
(二) 教育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第66页 |
二、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实践途径 | 第66-80页 |
(一) 团体咨询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 第67-69页 |
(二) 团体咨询在班级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 第69-74页 |
(三) 团体咨询在共青团活动中的探索 | 第74-76页 |
(四) 团体咨询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 第76-78页 |
(五) 充分利用“团体咨询渗透到各门课程”这一全员总动员策略 | 第78-80页 |
结束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后记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