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常用开放式数控系统类型 | 第11-13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CNC 系统硬件体系设计 | 第17-31页 |
| ·CNC 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技术参数 | 第17-19页 |
| ·CNC 系统硬件结构 | 第17-18页 |
| ·模拟整形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18-19页 |
| ·PMAC 多轴运动控制器简介 | 第19-25页 |
| ·PMAC 的功能及特点 | 第20-21页 |
| ·PMAC 运动控制器的开放性 | 第21-22页 |
| ·PMAC 与外部连接的输入/输出口 | 第22-23页 |
| ·PMAC 的基本设置与安装 | 第23-24页 |
| ·PMAC 通讯设置 | 第24-25页 |
| ·基于PMAC 硬件配置与开发 | 第25-30页 |
| ·模拟整形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25-26页 |
| ·电机及伺服驱动器选型 | 第26-27页 |
| ·检测元件的选型 | 第27-30页 |
|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CNC 伺服系统设计 | 第31-41页 |
| ·伺服系统的组成 | 第31-33页 |
| ·PMAC 伺服控制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 | 第32-33页 |
| ·PMAC 与工控机及其附件接线 | 第33-34页 |
| ·PMAC 卡PID 调节 | 第34-39页 |
| ·PMAC 卡PID 控制算法 | 第34-35页 |
| ·PMAC 的PID 调整 | 第35-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CNC 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41-61页 |
| ·PMAC 软件体系 | 第41-45页 |
| ·PEWIN(PMAC-EXECUTIVE for WINDOWS) | 第42-43页 |
| ·PComm32PRO 通讯驱动程序 | 第43-44页 |
| ·PTALKDT | 第44页 |
| ·电机软件配置 | 第44-45页 |
| ·PMAC 编程设置 | 第45-51页 |
| ·PMAC 坐标系设置 | 第45-47页 |
| ·运动轨迹生成 | 第47-48页 |
| ·运动模式 | 第48页 |
| ·PMAC 变量设置 | 第48-50页 |
| ·PMAC 运动程序编写规则 | 第50-51页 |
| ·PMAC 运动程序 | 第51-52页 |
| ·模拟量I/O 处理 | 第52-53页 |
| ·PMAC 运动控制器的数据预处理 | 第53-55页 |
| ·基于UG 的数控编程 | 第55-60页 |
| ·UG 数控加工过程 | 第55-60页 |
| ·后置处理及NC 代码的生成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模拟整形系统远程监控界面开发 | 第61-75页 |
| ·监控系统组态软件选择 | 第61页 |
| ·世纪星监控组态软件介绍 | 第61-63页 |
| ·世纪星组态软件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 第62-63页 |
| ·远程监控界面开发 | 第63页 |
| ·上位机的组态开发和功能实现 | 第63-67页 |
| ·监控系统功能要求及界面设计 | 第63-65页 |
| ·组态监控的变量设置 | 第65页 |
| ·组态监控动画连接 | 第65-66页 |
| ·组态监控命令语言 | 第66-67页 |
| ·模拟加工实验数据记录 | 第67-72页 |
| ·趋势曲线数据查询记录 | 第67-70页 |
| ·控制参数预设 | 第70-71页 |
| ·数据报表记录 | 第71-72页 |
| ·世纪星与PLC 及PMAC 的通讯设置 | 第72-74页 |
| ·世纪星与PLC 之间的驱动设置 | 第72-73页 |
| ·世纪星与PMAC 的通讯设置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