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与诱导因素研究--Based on Chinas Inter-bank Bond Market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页
   ·文献综述第9-14页
     ·流动性黑洞的定义第9-10页
     ·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性研究第10-11页
     ·国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1-12页
     ·流动性黑洞诱导因素分析第12-13页
     ·文献述评第13-14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本文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性研究第18-38页
   ·流动性黑洞存在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Persaud 多样性假说第18页
     ·羊群效应第18-19页
     ·交易者的行为博弈第19页
     ·现代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悖论第19页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的理论分析第19-28页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的表现第19-20页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衡量指标第20-23页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的现实基础第23-28页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性检验第28-36页
     ·基本前提条件第28页
     ·模型建立及基本假设第28-30页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第30-33页
     ·回归方法的选择第33-34页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诱导因素研究第38-53页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存在原因分析第38-39页
     ·市场本身流动性不足第38页
     ·较高的市场同质性第38-39页
     ·市场交易主体绩效评估机制的局限性第39页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诱导因素理论分析第39-41页
     ·市场多样性第39-40页
     ·宏观政策的调整第40页
     ·市场风险因素第40-41页
   ·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黑洞诱导因素实证分析第41-51页
     ·诱导因素指标选取第41页
     ·基本假设及模型建立第41-45页
     ·样本选择与处理第45页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5-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政策建议第53-57页
   ·市场参与主体改变观念,建立个性化风险管理体系第53-54页
   ·监管层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多方位鼓励多样化第54-55页
   ·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交易品种第55-56页
   ·实现信息披露“透明化”与“有效性”的全面均衡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A股市场周期的形成及影响因子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品牌资产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