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中的自然环境敏感性研究--以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敏感性 | 第16页 |
| ·旅游开发 | 第16-17页 |
| ·旅游保护 | 第17页 |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 ·敏感性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旅游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GIS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24-3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空间地理学理论 | 第24-25页 |
| ·生态学理论 | 第25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 ·主要方法与技术 | 第26-30页 |
| ·AHP方法 | 第26-28页 |
| ·GIS空间方法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旅游景区自然环境敏感性因子选取 | 第30-37页 |
| ·敏感性因子的选取 | 第30-31页 |
| ·敏感性因子的分级 | 第31-35页 |
| ·敏感性因子综合评价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的自然环境敏感性分析 | 第37-51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7-39页 |
| ·旅游资源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39-43页 |
| ·高程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43-44页 |
| ·坡度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44-45页 |
| ·坡向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45-46页 |
| ·水体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46-47页 |
| ·土地利用类型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47-48页 |
| ·空气负离子浓度敏感性因子分析 | 第48-51页 |
| 第六章 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的综合敏感性分析 | 第51-60页 |
| ·综合敏感性评价划分 | 第51-52页 |
| ·限制保护区域划分 | 第52-55页 |
| ·适宜开发区域划分 | 第55-6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创新点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