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问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关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的研究 | 第14-16页 |
·关于政策搭配的研究 | 第16-19页 |
·关于汇率政策的研究 | 第19-2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4-26页 |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内外均衡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分析 | 第26-44页 |
·对均衡问题的界定 | 第26页 |
·基于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理论的诞生 | 第26-27页 |
·“米德冲突”的产生机理 | 第26-27页 |
·米德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 第27页 |
·政策搭配理论的斯旺模型 | 第27-31页 |
·模型框架及内容 | 第28-29页 |
·斯旺模型关于内外均衡调整的原理 | 第29-30页 |
·对斯旺模型的评价 | 第30-31页 |
·政策搭配理论的规则——丁伯根法则 | 第31-33页 |
·丁伯根法则模型及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丁伯根法则的指导意义 | 第32-33页 |
·内外均衡理论的指导模型: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说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第33-40页 |
·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说” | 第33-34页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第34-37页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讨论 | 第37-39页 |
·政策效力总结 | 第39页 |
·对蒙代尔“政策搭配说”及 M-F 模型的总结 | 第39-40页 |
·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理论的创新 | 第40-43页 |
·关于斯旺模型的创新 | 第40-42页 |
·关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创新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经济均衡的汇率政策理论分析 | 第44-68页 |
·汇率决定理论综述 | 第44-61页 |
·铸币评价理论(Theory of Gold Parity) | 第45页 |
·国际借贷理论 | 第45-46页 |
·购买力平价理论 | 第46-50页 |
·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巴拉萨-萨缪尔逊模型 | 第50-55页 |
·利率平价理论 | 第55-57页 |
·决定汇率的货币模型 | 第57-60页 |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 第60-61页 |
·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汇率管理理论 | 第61-67页 |
·“三元悖论” | 第61-62页 |
·开放经济下的汇率制度选择 | 第62-66页 |
·汇率管理的目标—对实际均衡汇率的讨论与研究 | 第66-67页 |
·本章总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管理政策演变及现状分析 | 第68-89页 |
·经济转轨下的人民汇率制度与内外均衡调节回顾 | 第68-73页 |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内部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时期(1981-1985) | 第68-69页 |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时期(1985-1993) | 第69-70页 |
·经济转轨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内外均衡的关系 | 第70-73页 |
·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政策与经济协调机制分析(1994-2005) | 第73-80页 |
·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与内部经济过热并存(1994-1997) | 第74-75页 |
·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与通货紧缩时期(1998-2001) | 第75-76页 |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2002-2005) | 第76-78页 |
·对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的评价 | 第78-80页 |
·爬行钉住的汇率机制与内部经济的脆弱均衡(2005 年至今) | 第80-87页 |
·货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与经济泡沫(2005-2007) | 第81-85页 |
·扩张性财政政策冲击与宏观经济再调整(2008 年至今) | 第85-87页 |
·本章总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汇率政策管理与内外均衡的借鉴—日本案例 | 第89-109页 |
·日本案例的研究动因—日元、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分析比较 | 第89-90页 |
·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主要指标相似度分析 | 第89-90页 |
·对美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 第90页 |
·汇率升值与股市、房地产市场升值同步 | 第90页 |
·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 | 第90-97页 |
·日元升值前的宏观经济分析 | 第90-94页 |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 第94-95页 |
·针对泡沫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及后果 | 第95-97页 |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分析 | 第97-101页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 | 第97-99页 |
·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金融自由化步伐,监管错位 | 第99-100页 |
·金融脆弱性和羊群行为 | 第100-101页 |
·日元、人民币升值原因的另类角度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逊模型的分析 | 第101-107页 |
·模型的回顾与构建 | 第102-104页 |
·对日元和人民汇率的实证检验 | 第104-107页 |
·实证结论 | 第107页 |
·本章总结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分析 | 第109-125页 |
·研究均衡汇率的意义 | 第109-110页 |
·均衡汇率的理论依据 | 第110-111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11-114页 |
·汇率选择 | 第111-112页 |
·变量选取 | 第112-113页 |
·数据来源 | 第113-114页 |
·因子分析 | 第114-121页 |
·数据处理 | 第114-115页 |
·主成分因子分析 | 第115-117页 |
·正交旋转 | 第117-119页 |
·均衡汇率估算 | 第119-121页 |
·汇率失调分析 | 第121-123页 |
·失调程度估算 | 第121-122页 |
·失调原因分析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七章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与汇率调整机制分析 | 第125-142页 |
·均衡汇率调整的目标 | 第125-126页 |
·汇率调整机制分析 | 第126-127页 |
·内外均衡的重要性 | 第126页 |
·内外均衡对汇率的调整机制 | 第126-127页 |
·基于内外均衡的汇率模型构建 | 第127-129页 |
·基本逻辑 | 第127-128页 |
·汇率模型 | 第128-129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129-130页 |
·变量选取 | 第129页 |
·数据来源 | 第129-130页 |
·实证检验与估计 | 第130-134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130-132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132-133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133-134页 |
·汇率调整与内外部失衡的影响度分析 | 第134-140页 |
·汇率调整机制分析 | 第134-136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136-138页 |
·方差分解 | 第138-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八章 基于汇率平衡与稳定的国际协调分析 | 第142-164页 |
·金融自由化与脆弱性 | 第142-148页 |
·全球跨国资本流动的加强和全球金融泡沫的形成 | 第143页 |
·资本冲击与货币危机理论的演变 | 第143-145页 |
·对金融脆弱性(financial fragility)理论的研究与讨论 | 第145-148页 |
·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及其改革 | 第148-151页 |
·后布雷顿森林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无序性及其争论 | 第148-150页 |
·前景暗淡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 第150-151页 |
·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 第151-156页 |
·外部性与金融合作 | 第152-154页 |
·区域金融合作理论的发展 | 第154-156页 |
·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国际协调——人民币地区地区化与国际化 | 第156-162页 |
·东亚区域经济的融合为人民币汇率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区域基础 | 第156-159页 |
·人民币汇率国际协调的路径选择 | 第159-162页 |
·本章总结 | 第162-164页 |
第九章 本文的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 第164-169页 |
·研究结论 | 第164-166页 |
·相关建议 | 第166-168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68-169页 |
附件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大事记 | 第169-171页 |
附件二:人民币、日元升值前后的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对比 | 第171-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9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197-198页 |
致谢 | 第198-201页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