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表面润湿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接触角与杨氏方程 | 第11-12页 |
| ·Wenzel 完全润湿模型 | 第12页 |
| ·Cassie-Baxter 不完全润湿模型 | 第12-13页 |
| ·Wenzel 和 Cassie-Baxter 模型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 ·Wenzel 和 Cassie-Baxter 模型的适用条件 | 第14页 |
| ·具有自清洁效应及防雾功能的表面简介 | 第14-19页 |
| ·超亲水自清洁效应 | 第14-16页 |
| ·超疏水自清洁效应 | 第16-17页 |
| ·雾化的成因及防雾原理 | 第17-19页 |
| ·超疏水表面 | 第19-23页 |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静电自组装方法简介 | 第23-2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 第二章 静电沉积法制备透明超疏水涂层 | 第31-50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2页 |
| ·试样的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 ·实验步骤 | 第34-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 ·原子力形貌表征 | 第36-3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 | 第38-39页 |
| ·表面与水的静态接触角测试 | 第39-40页 |
| ·FT-IR 测试 | 第40-41页 |
| ·表面的超亲水性能 | 第41页 |
| ·超亲水性机理解析 | 第41-42页 |
| ·涂层表面透过率分析 | 第42-43页 |
| ·防雾性能 | 第43-44页 |
| ·表面疏水性分析 | 第44-46页 |
| ·超疏水性与透明性的表征结果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溶液浸泡法制备超疏水锌表面 | 第50-58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 ·试样的表征方法 | 第51页 |
| ·超疏水锌表面的制备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反应温度、时间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2页 |
| ·表面成分分析 | 第52-54页 |
| ·反应机理分析 | 第54页 |
| ·超疏水表面的稳定性测试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一种无氟超疏水铝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58-68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8-59页 |
| ·试样的表征方法 | 第59页 |
| ·超疏水铝表面的制备 | 第59-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 ·润湿性分析 | 第61-62页 |
| ·润湿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 ·反应机理 | 第63-64页 |
| ·稳定性测试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明专利及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