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胜任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和流程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流程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 胜任力理论框架 | 第18-29页 |
·胜任力概念和分类 | 第18-21页 |
·胜任力的定义 | 第18-19页 |
·胜任力的外延 | 第19-20页 |
·胜任力的分类 | 第20-21页 |
·胜任力模型理论及发展 | 第21-26页 |
·胜任力模型的界定 | 第21-22页 |
·胜任力模型的分类 | 第22-24页 |
·胜任力理论的中外研究 | 第24-26页 |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第26-29页 |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 第26-27页 |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常用方法 | 第27-29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9-33页 |
·模型设计 | 第29-31页 |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界定与特点 | 第29页 |
·因子构成成分分析 | 第29-31页 |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31-33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1页 |
·调查问卷发放 | 第31-33页 |
3 数据分析 | 第33-45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性别的样本分布 | 第33页 |
·年龄的样本分布 | 第33-34页 |
·学历的样本分布 | 第34页 |
·样本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4-36页 |
·样本的信度检验 | 第34-35页 |
·样本的效度检验 | 第35-36页 |
·样本因子分析 | 第36-41页 |
·KMO 值和 Barlett 球形检验 | 第36-37页 |
·构造旋转成分矩阵 | 第37-39页 |
·因子个数的确定和命名 | 第39-41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L 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胜任力量表 | 第41-42页 |
·L 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计算 | 第42页 |
·L 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第42-45页 |
·岗位分析 | 第43页 |
·招聘选拔 | 第43页 |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 | 第43-44页 |
·培训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1 胜任力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附录 2 L 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胜任力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