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选题意义 | 第7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7-9页 |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刘易斯转折点之争研究概况 | 第10页 |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之争 | 第10-13页 |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与刘易斯第二转折点之争 | 第13-15页 |
·刘易斯转折点测量指标之争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 | 第17-24页 |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简介 | 第17页 |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适用性辨析 | 第17-23页 |
·放松剩余劳动力同质假设是否会导致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失效? | 第18-20页 |
·放松二阶级土地制度假设是否会导致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失效? | 第20-22页 |
·放松其它假设条件是否会导致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失效?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如何看待刘易斯转折点 | 第24-30页 |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和刘易斯第二转折点 | 第24-26页 |
·刘易斯两个转折点—拉尼斯和费景汉的研究 | 第24-25页 |
·刘易斯两个转折点—刘易斯的研究 | 第25-26页 |
·如何认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 | 第26-29页 |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到底重要不重要? | 第26-27页 |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的特征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5章 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刘易斯转折点? | 第30-34页 |
·刘易斯第二转折点的相关测量指标 | 第30页 |
·不适合测量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的相关测量指标 | 第30-32页 |
·刘易斯第一折点的测量指标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6章 对中国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的重新检验 | 第34-42页 |
·农民工工资的变化 | 第34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规模 | 第34-38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34-36页 |
·剩余劳动力规模及其结构 | 第36-38页 |
·劳动力自然增长 | 第38-39页 |
·劳动供求状况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7章 相关建议 | 第42-47页 |
·产业转移 | 第42-43页 |
·增加农业劳动力培训投入 | 第43-44页 |
·制度改革 | 第44-45页 |
·户籍制度改革 | 第44页 |
·土地流转 | 第44-45页 |
·发展有机农业 | 第45-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