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蜂窝火层板的基本结构 | 第13页 |
·蜂窝火层板的性能 | 第13-14页 |
·蜂窝板损伤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理论解求解四边简支含损伤蜂窝夹层板频率和振型 | 第20-30页 |
·三阶剪切变形理论 | 第20-22页 |
·蜂窝夹层板的损伤表征 | 第22页 |
·蜂窝夹层的内力方程 | 第22-24页 |
·振动微分方程 | 第24-26页 |
·四边简支边界条件下的频率方程 | 第26-28页 |
·理论计算结果 | 第28-29页 |
·蜂窝板频率理论解 | 第28页 |
·蜂窝板振型理论解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蜂窝板损伤识别模态测试实验研究 | 第30-42页 |
·蜂窝板锤击法模态测试实验 | 第30-40页 |
·实验设备 | 第30-32页 |
·蜂窝板模态测试操作简要 | 第32页 |
·现场仪器注意事项 | 第32页 |
·信号采集参数设置 | 第32页 |
·传递函数分析 | 第32-34页 |
·传递函数分析操作 | 第32-33页 |
·多测点传递函数自动分析处理 | 第33-34页 |
·模态分析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模态文件参数设置 | 第34页 |
·测点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模态分析结构建模 | 第35-36页 |
·结构建模 | 第35-36页 |
·约束信息设置 | 第36页 |
·模态分析定阶 | 第36-37页 |
·模态分析拟合过程 | 第37-39页 |
·模态分析校验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蜂窝夹层板的实验频率 | 第40-41页 |
·蜂窝夹层板的实验振型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频率的蜂窝夹层板损伤识别 | 第42-64页 |
·蜂窝火芯板的损伤对结构频率的影响 | 第42-46页 |
·频率指纹法测蜂窝板损伤 | 第46-52页 |
·频率指纹法 | 第46-47页 |
·定位指纹的可行性证明 | 第47-49页 |
·频率指纹法对蜂窝夹芯板损伤位置的检测 | 第49-52页 |
·反共振频率法测蜂窝板损伤 | 第52-60页 |
·反共振频率的定义 | 第52-53页 |
·反共振频率对损伤敏感性分析 | 第53-55页 |
·反共振频率对蜂窝板损伤分析 | 第55-59页 |
·蜂窝板中心位置损伤程度增加情况 | 第56-57页 |
·蜂窝板四分之一中心位置芯层损伤程度增加情况 | 第57-58页 |
·蜂窝板四分之一中心位置蒙皮损伤程度增加情况 | 第58-59页 |
·蜂窝板损伤位置沿斜向改变情况 | 第59页 |
·反共振频率法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蜂窝板损伤程度的定量分析 | 第60-62页 |
·基于频率变化量的损伤程度识别 | 第60-61页 |
·基于反共振频率变化量的损伤程度识别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基于振型的蜂窝夹层板损伤识别 | 第64-92页 |
·损伤对蜂窝板振型的影响 | 第64-67页 |
·蜂窝板振型差值损伤识别 | 第67-75页 |
·不同损伤程度的损伤识别 | 第67-70页 |
·蜂窝板中心位置损伤 | 第67-68页 |
·蜂窝板四分之一中心位置损伤 | 第68-70页 |
·不同损伤位置的损伤识别 | 第70-74页 |
·芯层损伤位置沿横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70-72页 |
·芯层损伤位置沿斜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72-73页 |
·蒙皮损伤位置沿斜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73-74页 |
·多点损伤的损伤识别 | 第74-75页 |
·蜂窝板曲率模态振型损伤识别 | 第75-82页 |
·蜂窝夹层板的曲率 | 第75-76页 |
·不同损伤程度的损伤识别 | 第76-78页 |
·蜂窝板中心位置损伤 | 第76-78页 |
·蜂窝板四分之一中心位置损伤 | 第78页 |
·不同损伤位置的损伤识别 | 第78-81页 |
·损伤位置沿横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79-80页 |
·损伤位置沿斜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80-81页 |
·多点损伤识别 | 第81-82页 |
·蜂窝板高斯曲率损伤识别 | 第82-90页 |
·蜂窝火层板的高斯曲率 | 第82-84页 |
·不同损伤程度的损伤识别 | 第84-86页 |
·蜂窝板中心位置损伤 | 第84-86页 |
·蜂窝板四分之一中心位置损伤 | 第86页 |
·不同损伤位置的损伤识别 | 第86-89页 |
·损伤位置沿横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86-88页 |
·损伤位置沿斜向移动损伤识别 | 第88-89页 |
·多点损伤识别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附录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