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轻金属冶炼论文--镁论文

电熔镁系统节能新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电熔镁概述第11-15页
     ·电熔镁产业背景介绍第11-12页
     ·电熔镁生产原理和制备方法第12页
     ·电熔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产品分类第12-14页
     ·电熔镁产品的用途第14-15页
   ·电熔镁产业介绍第15-20页
     ·电熔镁产业分布及资源状况第15-17页
     ·国内外电熔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第17-20页
   ·现有电熔镁生产工艺介绍第20-21页
   ·研究工作基础第21-22页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课题来源第2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电熔镁热工测试分析与节能研究第24-39页
   ·电熔镁砂熔炼机理及理论热耗第24-26页
     ·电熔镁砂熔炼机理第24页
     ·电熔镁砂生产的理论热耗第24-26页
   ·电熔镁热工测试及分析第26-30页
     ·现场测试情况简介第26-27页
     ·热平衡第27-29页
     ·热工测试分析及结论第29-30页
   ·电熔镁生产过程的节能研究第30-37页
     ·一步法和两步法生产的比较第30-32页
     ·电熔镁炉炉体保温及优化设计第32-37页
     ·对电熔镁炉加炉盖第37页
     ·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第37页
     ·优化电系统,实现电极的自动控制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生产高品位电熔镁砂的关键问题分析第39-44页
   ·方镁石在电熔镁砂熔体中的结晶分析第39-40页
     ·方镁石在电熔镁砂熔体中生核第39页
     ·方镁石在电熔镁砂熔体中长大第39-40页
   ·熔炼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第40-42页
     ·电熔镁砂熔体中的杂质对方镁石结晶的影响第40-41页
     ·温度场对电熔镁砂质量的影响第41页
     ·电熔镁炉的供电制度第41-42页
     ·生料对熔池的污染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电熔镁坨的自然凝固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第44-61页
   ·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第44-49页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44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热物性参数的处理第45-47页
     ·相变潜热的处理第47-48页
     ·边界条件第48-49页
   ·初始条件的获得-生产即将结束时电熔镁炉温度场的模拟第49-51页
     ·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第50页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第50-51页
     ·生产即将结束时电熔镁炉温度场的模拟结果第51页
   ·电熔镁坨的自然凝固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第51-57页
     ·结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2-53页
     ·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3-57页
   ·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对比第57-58页
   ·误差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电熔镁坨及烟气的分段分级回收与梯级综合利用第61-70页
   ·余热回收利用概述第61-63页
     ·余热的评价第61-62页
     ·余热回收利用基本原则及方案第62-63页
   ·电熔镁坨及烟气的分段分级回收与梯级综合利用第63-69页
     ·烟气的余热回收分析第63-64页
     ·电熔镁坨的分段余热回收分析第64-65页
     ·电熔镁坨及烟气的分段分级回收与梯级综合利用第65-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电熔镁系统节能新工艺第70-77页
   ·电熔镁系统节能新工艺流程第70-72页
   ·新工艺的组成第72-74页
     ·原料预处理工艺第72页
     ·电熔镁砂生产工艺第72-73页
     ·电熔镁坨及烟气的分段分级回收与梯级综合利用工艺第73-74页
     ·CO_2回收工艺第74页
   ·新工艺的效果分析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7章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海绵铟生产回收率的研究
下一篇:炼铁系统的热经济学优化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