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论恶意诉讼侵权民事责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我国恶意诉讼侵权的社会现状和规制必要性分析第12-18页
   ·我国恶意诉讼的社会现状第12-14页
     ·虚构事实型第12-13页
     ·重复诉讼型第13页
     ·恶意串通型第13页
     ·滥用程序权利型第13-14页
   ·恶意诉讼的成因分析第14-15页
     ·立法规制的缺位第14页
     ·社会诚信的缺失第14-15页
     ·利益的内在驱动第15页
   ·规制恶意诉讼的必要性分析第15-18页
     ·恶意诉讼的不诚信性第15-16页
     ·诉讼资源的稀缺性第16页
     ·恶意诉讼的现实危害性第16-17页
     ·国际司法合作的紧迫性第17-18页
第二章 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界定第18-41页
   ·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概念第18-24页
     ·恶意诉讼概念的界定第18-21页
       ·恶意诉讼的域外考察第18-20页
       ·国内学者对恶意诉讼的分析第20-21页
       ·笔者对恶意诉讼的界定第21页
     ·恶意诉讼与相似概念的辨析第21-23页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第22页
       ·恶意诉讼与滥用诉权第22-23页
       ·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第23页
     ·恶意诉讼与败诉的区分第23-24页
   ·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类型第24-30页
     ·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类型的域外考察第24页
     ·国内学者对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类型化划分第24-25页
     ·笔者对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类型化界定第25-28页
       ·诉讼程序的恶意启动第25-28页
       ·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权利滥用第28页
     ·恶意诉讼适用于行政诉讼领域的探析第28-30页
   ·恶意诉讼侵权的构成要件第30-41页
     ·恶意主观要件第30-37页
       ·恶意诉讼中“恶意”的内涵第31-32页
       ·恶意诉讼中“恶意”与“故意”的关系第32页
       ·恶意诉讼中“恶意”的界定第32-34页
       ·恶意诉讼中“恶意”的外观考察第34-37页
     ·客观行为要件第37-38页
       ·诉讼行为具有违法性第37页
       ·诉讼行为必须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思想或心理表达第37页
       ·诉讼行为也可以是不作为的第37-38页
     ·损害结果要件第38页
     ·因果关系要件第38-39页
     ·裁判形式要件第39-41页
第三章 恶意诉讼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第41-49页
   ·恶意诉讼侵权民事责任主体第41-43页
     ·律师第41-42页
     ·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第42页
     ·司法人员第42-43页
   ·恶意诉讼侵权民事责任范围第43-47页
     ·财产性赔偿第43-45页
     ·精神损害赔偿第45-46页
     ·惩罚性赔偿第46-47页
   ·恶意诉讼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第47-49页
第四章 对我国恶意诉讼侵权的立法性思考第49-56页
   ·我国恶意诉讼的立法、司法现状第49-50页
     ·我国恶意诉讼的立法现状第49-50页
     ·我国恶意诉讼的司法现状第50页
   ·学者对恶意诉讼侵权的立法探索第50-52页
   ·笔者对恶意诉讼的立法建议第52-56页
     ·立法前提第52-54页
     ·建议条文第54页
     ·法条解析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银行告知义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