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河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改进开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水情测报技术进展 | 第15-19页 |
| ·国外水情测预报技术进展 | 第15-16页 |
| ·国内水情测预报技术进展 | 第16-19页 |
| ·流域水文模型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第19-28页 |
| ·流域水文模型的分类 | 第20-22页 |
| ·流域水文模型发展 | 第22-28页 |
|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8-3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28-29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情预报模型 | 第30-41页 |
| ·概述 | 第30-33页 |
| ·干旱半干旱地区判别标准 | 第30-32页 |
|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特性 | 第32-33页 |
| ·干旱半干旱地区洪水预报模型的发展 | 第33-35页 |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模型对比分析 | 第35-41页 |
| ·半干旱地区流域产流特征分析 | 第36-37页 |
| ·显著流域水文模型介绍 | 第37-40页 |
| ·干旱半干旱地区洪水预报模型的展望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汾河流域及现有水情测预报系统 | 第41-54页 |
| ·流域概况 | 第41-46页 |
| ·汾河流域自然概况 | 第41-43页 |
| ·汾河流域气象与水文 | 第43-45页 |
| ·汾河水资源量 | 第45页 |
| ·河流水质与水土流失 | 第45-46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46页 |
| ·水库流域概况 | 第46-49页 |
| ·汾河水库特征 | 第47-49页 |
|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 | 第49页 |
| ·汾河水库现有洪水测报系统介绍 | 第49-54页 |
| 第四章 汾河水库改进水情测报系统 | 第54-66页 |
| ·汾河流域雨水情遥测站网的布置 | 第54-59页 |
| ·站网布设原则和技术指标要求 | 第54-55页 |
| ·站网布设概述 | 第55-57页 |
| ·汾河水库水文站 | 第57-59页 |
| ·硬件设备选型 | 第59-64页 |
| ·遥测雨量站 | 第59-60页 |
| ·遥测水位站 | 第60-63页 |
| ·遥测终端机(RTU) | 第63-64页 |
| ·通讯设备及组网方式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汾河水库水情测报系统软件 | 第66-78页 |
| ·水情采集界面 | 第66-69页 |
| ·水文预报软件系统 | 第69-74页 |
| ·预报模型的选定 | 第70-72页 |
| ·洪水预报软件结构 | 第72-74页 |
| ·计算成果 | 第74-78页 |
| ·二、三水源模型参数调整 | 第74-75页 |
| ·二、三水源模型计算成果 | 第75-7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页 |
| ·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