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覆实体快速成形及送粉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RT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快速原型技术 | 第8-9页 |
·快速原型技术简介 | 第8-9页 |
·基于激光熔覆的快速制造技术 | 第9-11页 |
·LCRM技术的原理 | 第9页 |
·LCRM技术的特点 | 第9-10页 |
·LCRM中的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国外相关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激光熔覆送粉系统改进 | 第18-32页 |
·现有送粉设备及存在问题 | 第18-21页 |
·送粉器工作原理 | 第19页 |
·送粉器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送粉头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送粉器改进方案及效果分析 | 第21-26页 |
·送粉器的改进方案 | 第21-22页 |
·送粉器改进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送粉头改进方案 | 第23-25页 |
·送粉效果比较 | 第25-26页 |
·快速粉闸的设计 | 第26-28页 |
·快速粉闸基本设计思路 | 第26-2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粉闸设计改进 | 第28-30页 |
·三种改进方案 | 第28-29页 |
·方案比较 | 第29-30页 |
·控制部分实现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激光熔覆工艺实验 | 第32-46页 |
·激光熔覆理论 | 第32-35页 |
·激光熔覆表面形貌 | 第32-33页 |
·表面形貌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激光熔凝层应力状态 | 第34页 |
·激光熔凝层裂纹 | 第34-35页 |
·激光熔凝层气孔 | 第35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5-36页 |
·实验准备 | 第36-38页 |
·实验用激光特性及模式选择 | 第36-37页 |
·金属粉末选备 | 第37页 |
·基体材料选各 | 第37-38页 |
·激光单道熔覆及工艺参数优化 | 第38-41页 |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试验结果 | 第38-40页 |
·试件金相分析 | 第40-41页 |
·激光多道熔覆及工艺参数优化 | 第41-45页 |
·多道搭接试验 | 第42-43页 |
·试件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薄壁零件成形 | 第46-65页 |
·引言 | 第46页 |
·PMAC控制卡 | 第46-49页 |
·PMAC硬件组成 | 第47页 |
·PMAC软件组成 | 第47-49页 |
·软件开发工具 | 第49页 |
·回转体薄壁零件的成形 | 第49-55页 |
·成形方案 | 第49-50页 |
·函数设计 | 第50-52页 |
·实体零件成形试验 | 第52-53页 |
·温控实验 | 第53-54页 |
·温控指导的工件成形实验 | 第54-55页 |
·任意截面形状薄壁零件成形 | 第55-63页 |
·成形方案 | 第55页 |
·函数设计 | 第55-59页 |
·实体零件成形试验 | 第59-60页 |
·程序改进 | 第60-61页 |
·改进后的实体成形试验 | 第61-63页 |
·改进后成形结果分析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非薄壁零件成形 | 第65-80页 |
·引言 | 第65页 |
·现有SLS扫描填充方式及分析 | 第65-67页 |
·现有SLS扫描方式 | 第65-66页 |
·现有SLS扫描方式分析 | 第66-67页 |
·LCRM扫描方式设计 | 第67-70页 |
·LCRM扫描方式实现 | 第70-75页 |
·偏置线十字网格扫描方式 | 第71-73页 |
·分区域填充扫描方式 | 第73-74页 |
·轮廓螺旋扫描 | 第74-75页 |
·算法时耗分析 | 第75-76页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76-77页 |
·LCRM扫描路径成型实验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0-82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本文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141-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