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钢球行星传动动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4-15页 |
·行星齿轮系统的动态激励 | 第15-16页 |
·行星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16-17页 |
·行星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 | 第17-18页 |
·行星齿轮系统动态响应的求解方法 | 第18-19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概述 | 第19-20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载荷特性分析 | 第24-35页 |
·引言 | 第24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结构与传动原理 | 第24-25页 |
·内、外摆线的齿形方程 | 第25-26页 |
·摆线槽齿廓的主曲率和主曲率半径 | 第26-27页 |
·摆线钢球啮合副的载荷分析 | 第27-34页 |
·啮合副的力学模型 | 第27-31页 |
·啮合副的载荷计算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接触力学特性分析 | 第35-56页 |
·引言 | 第35页 |
·摆线钢球啮合副的接触应力与变形分析 | 第35-47页 |
·接触区的基本参数 | 第35-38页 |
·接触区的变形计算 | 第38-42页 |
·接触区的应力分布 | 第42-47页 |
·摆线钢球啮合副的有限元分析 | 第47-55页 |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 第47-48页 |
·啮合副的有限元模型 | 第48-51页 |
·啮合副的接触有限元仿真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系统的动态激励分析 | 第56-69页 |
·引言 | 第56页 |
·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56-62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6-59页 |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59-62页 |
·系统的啮合刚度激励分析 | 第62-68页 |
·啮合刚度激励的时域分析 | 第62-65页 |
·啮合刚度激励的频域分析 | 第65-67页 |
·系统参数对啮合刚度激励的影响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系统的固有特性分析 | 第69-82页 |
·引言 | 第69页 |
·系统的固有特性分析 | 第69-73页 |
·系统的参数振动分析模型 | 第69-71页 |
·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 第71-73页 |
·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 第73-81页 |
·系统的灵敏度公式 | 第73-74页 |
·系统的灵敏度计算 | 第74-77页 |
·系统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82-103页 |
·引言 | 第82页 |
·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82-88页 |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解耦 | 第82-84页 |
·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84-88页 |
·系统内共振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88-98页 |
·系统的参数振动分析 | 第88-93页 |
·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93-94页 |
·系统参数对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 第94-98页 |
·系统的稳态响应分析 | 第98-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7章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CAD/CAM 技术 | 第103-116页 |
·引言 | 第103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参数化设计 | 第103-107页 |
·参数化设计与应用软件 | 第103-104页 |
·零件的参数化造型 | 第104-106页 |
·机构的虚拟装配 | 第106-107页 |
·摆线钢球啮合副的设计与数控加工 | 第107-113页 |
·摆线钢球啮合副的设计 | 第107-111页 |
·摆线槽的数控加工 | 第111-113页 |
·摆线钢球行星传动的设计与样机加工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