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女教思想研究--从一个角度认识“存天理,灭人欲”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7页 |
一、朱熹女教思想的形成 | 第7-12页 |
(一) 朱熹女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7-9页 |
(二) 朱熹女教的理论渊源 | 第9-11页 |
1、男尊女卑 | 第9-10页 |
2、三从四德 | 第10-11页 |
3、从一而终 | 第11页 |
(三) 朱熹对传统女教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第11-12页 |
二、朱熹女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2-26页 |
(一) 要求女性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 第13-18页 |
1、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第13-14页 |
2、恪守婚姻之道 | 第14-16页 |
3、和乐而不淫乱 | 第16-18页 |
(二) 重视女子的道德修养 | 第18-22页 |
1、学以养德 | 第18-19页 |
2、言行合礼 | 第19-20页 |
3、勤俭持家 | 第20-21页 |
4、孝敬公婆 | 第21-22页 |
(三) 对孀妇再嫁问题的态度 | 第22-26页 |
1、承认孀妇再嫁的合理性 | 第22-25页 |
2、主张夫死不嫁以养老抚孤 | 第25-26页 |
三、朱熹女教的实践活动 | 第26-31页 |
(一) 从政期间振纲纪、厉风俗 | 第26-28页 |
(二) 撰写墓志铭强化女教 | 第28-31页 |
1、通过墓志铭强化女性的孝道 | 第28-29页 |
2、通过墓志铭赞赏女性相夫教子的能力 | 第29-31页 |
四、朱熹女教思想的特点 | 第31-35页 |
(一) 赋予女性较为宽泛的治家权利 | 第31-32页 |
(二) 肯定男女之情的正当合理性 | 第32-34页 |
(三) 追求既"敬"且"和"的夫妻关系 | 第34-35页 |
五、结论 | 第35-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