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主要组分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次 | 第9-11页 |
| 图清单 | 第11-12页 |
| 附表清单 | 第12-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基于红外光谱法气体组分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气体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概述 | 第14-16页 |
| ·红外光谱仪器及其计量学软件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2 气体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 ·气体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 第19-20页 |
| ·FTIR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气体红外光谱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 ·气体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 | 第23-31页 |
| ·气体光谱预处理 | 第23-26页 |
| ·定性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模型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 3 天然气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 | 第31-46页 |
| ·间接法测量天然气发热量 | 第31-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 ·实验系统 | 第33-34页 |
| ·设备及材料 | 第34-35页 |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 ·光谱区域分析 | 第36-38页 |
| ·光谱异常样本的剔除 | 第38-39页 |
| ·主因子数的选择 | 第39页 |
| ·单组分PLS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 ·不同建模波段对建模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预处理对建模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 | 第42页 |
| ·多组分PLS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 4 温度压强对红外光谱的影响 | 第46-60页 |
| ·气体吸收光谱理论 | 第46-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压强实验 | 第48页 |
| ·温度实验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压强对红外光谱的影响 | 第49-53页 |
| ·温度对红外光谱的影响 | 第53-56页 |
| ·结论及推广应用 | 第56-60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3页 |
|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