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4城市成年男性吸烟与肿瘤死亡关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中不同对照组选择的评价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6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 1. 对各种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风险进行评估 | 第19页 |
| 2. 评价活配偶交叉对照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 第19-20页 |
| 三.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1. 对各种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风险进行评估 | 第20页 |
| 2. 对活配偶交叉对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 第20-21页 |
| ·对两组病例-对照人群实现等效性评价 | 第20页 |
| ·评价不同样本量下两种对照的表现 | 第20页 |
| ·评价两种等效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20-21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 1. 数据来源及其背景 | 第21页 |
| 2. 调查内容及质量控制 | 第21-22页 |
| ·基础内容 | 第21页 |
| ·根本死因 | 第21页 |
| ·吸烟信息 | 第21页 |
| ·质量控制 | 第21-22页 |
| 3. 病例和对照人群的确定及测定指标 | 第22页 |
| ·病例人群的选取 | 第22页 |
| ·对照人群的选取 | 第22页 |
| ·主要测定指标 | 第22页 |
| 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缺失值的处理 | 第22-23页 |
| ·吸烟与主要肿瘤死亡关联的估计 | 第23页 |
| ·不同对照组风险估计一致性的评价 | 第23-24页 |
| ·评价两种对照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 第24页 |
| ·评价两种等效区间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24-26页 |
| 五. 研究结果 | 第26-70页 |
| 1. 描述性分析结果 | 第26-39页 |
| ·年龄构成分布 | 第26页 |
| ·研究对象吸烟行为的描述 | 第26-31页 |
| ·各主要肿瘤死亡的分布 | 第31-39页 |
| 2. 评价对照组和参照对照等效性的评价 | 第39-67页 |
| ·参照对照和评价对照对各主要肿瘤死亡风险的估计 | 第39-49页 |
| ·对两种对照进行等效性评价结果 | 第49-60页 |
| ·两种对照选取方法估计值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 第60-67页 |
| 3. 不同等效区间构建方法的评价 | 第67-70页 |
| 六. 讨论 | 第70-76页 |
| 七.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76-77页 |
| 1. 克服样本相关性为等效性评价带来的技术瓶颈 | 第76页 |
| 2. 评价了小样本下各对照估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 第76-77页 |
| 八.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77-78页 |
| 九.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生物等效性统计评价方法概述 | 第83-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 参与论文发表情况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