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近代建筑文化探研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国内近代建筑的研究历史和趋向 | 第12-16页 |
·河南近代建筑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论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19-2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6页 |
·近代 | 第19-20页 |
·近代建筑 | 第20-22页 |
·文化 | 第22-23页 |
·建筑文化 | 第23-26页 |
·论文研究范围界定 | 第26-2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第27-3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论文框架和思路 | 第28-30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论文框架分析 | 第29-30页 |
2 河南近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 第30-52页 |
·河南近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30-34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30-31页 |
·近代社会状况 | 第31-32页 |
·外来文化的渗入 | 第32-34页 |
·河南近代建筑发展的阶段性 | 第34-40页 |
·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 | 第34页 |
·民国时期 | 第34-37页 |
·冯玉祥主政下的城市规划建设 | 第37-39页 |
·抗日战争时期 | 第39-40页 |
·河南近代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 第40-52页 |
·新型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 第40-44页 |
·基础 | 第40-41页 |
·主体结构 | 第41-44页 |
·施工技术的进步 | 第44-46页 |
·施工工具 | 第45页 |
·装饰工艺 | 第45-46页 |
·新建筑材料的运用 | 第46-52页 |
·水泥 | 第47页 |
·玻璃 | 第47-48页 |
·钢铁五金 | 第48-49页 |
·砖 | 第49-50页 |
·瓦 | 第50-51页 |
·其它装饰材料 | 第51-52页 |
3 河南近代建筑文化的形成 | 第52-75页 |
·经济发展与河南近代城市 | 第52-60页 |
·河南营造业的初创 | 第52-54页 |
·省府开封的近代商业建筑 | 第54-57页 |
·京汉铁路与郑州近代建筑 | 第57-60页 |
·文化演进与河南近代建筑 | 第60-67页 |
·西方宗教与教堂建筑 | 第60-63页 |
·西式医疗与教会医院 | 第63-64页 |
·新式教育与教育建筑 | 第64-67页 |
·城市发展与居住文化 | 第67-75页 |
·河南近代民居建筑的发展 | 第67-69页 |
·信阳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群 | 第69-72页 |
·近代新兴的城市住宅区建设 | 第72-75页 |
4 河南近代建筑的文化特色 | 第75-85页 |
·近代建筑风格的演替 | 第75-78页 |
·“老内容,新样式”的建筑风貌 | 第75-76页 |
·中西文化的融合 | 第76-77页 |
·混合性质的建筑风格 | 第77-78页 |
·近代建筑文化的价值分析 | 第78-85页 |
·建筑技术价值 | 第78-79页 |
·历史文化价值 | 第79-81页 |
·艺术观赏价值 | 第81-83页 |
·对未来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的影响 | 第83-85页 |
5 河南近代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思考 | 第85-95页 |
·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原则 | 第85-87页 |
·近代建筑保护模式类型 | 第87-90页 |
·新老隔离 | 第87-88页 |
·新老并置 | 第88页 |
·新融于老 | 第88-89页 |
·老并入新 | 第89-90页 |
·近代建筑保护设计手法 | 第90-95页 |
·空间的处理 | 第90-91页 |
·形式的协调 | 第91-92页 |
·秩序的塑造 | 第92-93页 |
·文脉的溶解 | 第93-95页 |
6 结语——河南近代建筑的文化转型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