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 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5 创新点及重点难点 | 第17-19页 |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 ·重点及难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负债融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1 负债融资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负债融资及其分类 | 第19页 |
| ·负债融资的主要优缺点 | 第19-20页 |
| 2 负债融资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 ·财务杠杆理论 | 第21页 |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1-22页 |
| ·公司控制权理论 | 第22页 |
| ·融资优序理论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地区市场化基本理论及其度量 | 第24-28页 |
| 1 市场化概念及其度量 | 第24页 |
| 2 市场化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 ·国外对市场化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 ·对某些地区市场化程度的相关研究 | 第25页 |
| ·对具体要素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 ·对我国总体市场化程度的相关研究 | 第26页 |
| 3 市场化指标简介 | 第26-28页 |
| ·市场化进程总指数 | 第26页 |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 | 第26-27页 |
|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指数 | 第27页 |
| ·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指数 | 第27页 |
| ·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指数 | 第27页 |
| ·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上市公司负债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8-43页 |
| 1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 ·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28页 |
| ·变量选择 | 第28-30页 |
|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 2 变量的统计分析 | 第32-39页 |
| ·地区数据比较 | 第32-34页 |
| ·均值比较和T检验 | 第34-36页 |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6-38页 |
|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检验 | 第39-42页 |
|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 第39-41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4 研究的不足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与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关的负债融资政策建议 | 第43-49页 |
| 1 完善信用担保、评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 第43-44页 |
| ·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 第43-44页 |
| ·建立并完善信用评级机制 | 第44页 |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页 |
| 2 深化改革,塑造独立的银行债权人机制 | 第44-45页 |
| ·深化国有银行自身的市场化改革 | 第44-45页 |
| ·加强银行业产权建设 | 第45页 |
| 3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 第45-46页 |
| ·完善《破产法》 | 第45-46页 |
| ·完善《公司法》 | 第46页 |
| ·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 第46页 |
| 4 优化债权结构,保障债权人利益 | 第46-47页 |
| ·强化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 | 第46-47页 |
| ·添加限制性条款,适当调整融资契约 | 第47页 |
| ·构建合理的所有权结构 | 第47页 |
| 5 强化内部治理 | 第47-49页 |
| ·完善选聘机制 | 第47-48页 |
| ·完善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