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税收执法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8页 |
·风险的基本理论 | 第13页 |
·税收执法风险的定义 | 第13-14页 |
·税收执法风险种类分析 | 第14-16页 |
·以引发税收执法风险的行政行为为标准 | 第14页 |
·以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观意识状态为标准 | 第14-15页 |
·以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内外部因素为标准 | 第15页 |
·以产生税收执法风险执法人员的个人的因素为标准 | 第15页 |
·以税收执法风险出现的环节为标准 | 第15页 |
·以税收执法风险出现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标准 | 第15-16页 |
·税收执法风险引发的法律后果分析 | 第16-18页 |
·行政责任 | 第16-17页 |
·刑事责任 | 第17页 |
·民事责任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情况 | 第18-22页 |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进展情况 | 第19-20页 |
·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但全局性不强 | 第19页 |
·风险管理机构初步设立,但专业性不强 | 第19-20页 |
·风险控制机制逐步形成,但全面性不够 | 第20页 |
·风险管理手段不断增多,但针对性不够 | 第20页 |
·新形势下强化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4章 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22-30页 |
·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备带来的执法风险 | 第22-23页 |
·税收法律立法层级较低,执法依据不够明确 | 第22页 |
·涉税规定内容纷繁庞杂,变动调整频率加快 | 第22页 |
·某些税法规定不甚科学,实际工作难度加大 | 第22-23页 |
·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的执法风险 | 第23-25页 |
·规范性文件制定不严谨,审查机制不够健全 | 第23页 |
·内部考核指标过于严格,影响实际操作效果 | 第23-24页 |
·内部协调配合机制不畅,形成税收执法盲区 | 第24-25页 |
·执法主体素质有欠缺引发的执法风险 | 第25-26页 |
·依法治税观念不强 | 第25页 |
·税收业务水平不高 | 第25页 |
·综合素质能力不够 | 第25-26页 |
·防腐拒变能力不足 | 第26页 |
·税收执法环境不健全造成的执法风险 | 第26-28页 |
·社会纳税遵从度普遍较低 | 第26-27页 |
·地方政府习惯性干预执法 | 第27页 |
·相关政府部门履职不力 | 第27-28页 |
·司法部门对税收缺乏了解 | 第28页 |
·监督制约途径多样化形成的执法风险 | 第28-30页 |
·纳税人法律观念提高,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 第28-29页 |
·经济利益诱惑加大,纪检机关关注度升高 | 第29页 |
·信息流动渠道增多,监督途径呈现多元化 | 第29-30页 |
第5章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 第30-48页 |
·科学设定风险管理目标 | 第30-31页 |
·正确采取风险应对策略 | 第31页 |
·优化风险控制环境 | 第31-37页 |
·内部环境的优化 | 第32-33页 |
·外部环境的优化 | 第33-37页 |
·加强执法主体建设 | 第37-39页 |
·加快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 | 第37页 |
·加强税务人员风险意识 | 第37-38页 |
·提高干部业务素质 | 第38-39页 |
·建立税收执法风险内控机制 | 第39-48页 |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 第39-40页 |
·搭建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评估能力 | 第40-44页 |
·加强日常风险防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第44-45页 |
·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高风险解决能力 | 第45-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