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宣传工作研究(1921-1927)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序言 | 第11-17页 |
一、 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 | 第17-29页 |
第一节 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 | 第17-21页 |
一、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使民族经济全面破产 | 第17-18页 |
二、 国内政治的不良加剧社会衰败 | 第18-19页 |
三、 军阀混战,殃及百姓 | 第19-20页 |
四、 匪患飙起,民不聊生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阶层的极度活跃 | 第21-25页 |
一、 最初的觉醒者为民众的叛逆思想作了合法性论证 | 第21-23页 |
二、 革命思想被后来者付诸实践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从精英政治向民众政治的转变 | 第25-29页 |
一、 “五四”之前的精英政治 | 第25-26页 |
二、 走向民众的觉醒 | 第26-27页 |
三、 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 第27页 |
四、 “五四”之后的民众政治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中共宣传工作之初创 | 第29-47页 |
第一节 初创时的艰难 | 第29-32页 |
一、 群众接受的困难 | 第29-30页 |
二、 宣传人才的缺乏 | 第30-31页 |
三、 政治环境的恶劣 | 第31页 |
四、 经费的不足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中共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 第32-34页 |
一、 形势和任务需要重视宣传工作 | 第32-33页 |
二、 苏俄和共产国际要求重视宣传工作 | 第33-34页 |
三、 对旧民主革命教训的吸取 | 第34页 |
第三节 健全宣传组织 | 第34-36页 |
一、 成立各级宣传部 | 第34-35页 |
二、 完善基层组织 | 第35页 |
三、 建立各级党校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完善宣传手段 | 第36-42页 |
一、 加强阵地建设 | 第36-37页 |
二、 巧妙利用载体 | 第37-39页 |
三、 调动多种宣传方法 | 第39-42页 |
第五节 讲究宣传策略 | 第42-44页 |
一、 宣传注意地方性 | 第42页 |
二、 宣传注意群众性 | 第42-43页 |
三、 宣传注意贴近实际 | 第43-44页 |
第六节 严明宣传纪律 | 第44-47页 |
一、 对出版物的审查 | 第44-45页 |
二、 对发表言论的要求 | 第45-46页 |
三、 地方对中央的月报告制度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推动知识分子的激进化 | 第47-59页 |
第一节 知识阶层的特点 | 第47-49页 |
一、 强烈的参政意识 | 第47-48页 |
二、 依附性与妥协性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对政党活动的介入 | 第49-55页 |
一、 知识青年积极要求入党 | 第49-51页 |
二、 中共推动青年知识分子走向激进 | 第51-55页 |
第三节 革命队伍中的宣传者 | 第55-5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 | 第55-56页 |
二、 大批革命宣传者的出现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唤起工人的阶级觉悟 | 第59-70页 |
第一节 工人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 第59-61页 |
一、 建党初期对党的阶级基础的认识 | 第59-60页 |
二、 国共合作中对党的阶级基础的强调 | 第60-61页 |
第二节 1920 年代工人队伍的状况 | 第61-63页 |
一、 工人的生活状况 | 第61页 |
二、 工人的思想状况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唤起工人的阶级觉悟 | 第63-70页 |
一、 宣传工人的必要 | 第64页 |
二、 宣传工人的手段 | 第64-70页 |
第五章 唤醒农民的政治意识 | 第70-87页 |
第一节 1920 年代的农民状况 | 第70-72页 |
一、 农民的生活状况 | 第70页 |
二、 农民的思想状况 | 第70-71页 |
三、 农民的斗争状况 | 第71-72页 |
第二节 中共对宣传农民的认识 | 第72-77页 |
一、 中共最初对宣传农民的认识 | 第72-74页 |
二、 中共三大开始关注农民问题 | 第74-76页 |
三、 北伐时期中共对农民广泛动员 | 第76-77页 |
第三节 “党到农民中去!” | 第77-83页 |
一、 宣传农民的内容 | 第77-79页 |
二、 宣传农民的方法 | 第79-82页 |
三、 宣传农民的策略 | 第82-83页 |
第四节 国共在农民宣传上的分歧 | 第83-87页 |
一、 国共合作推动农民运动走向高潮 | 第83-84页 |
二、 “一切权力归农会” | 第84-85页 |
三、 国共两党在农民宣传上的分歧 | 第85-87页 |
第六章 在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中的宣传 | 第87-108页 |
第一节 为国民党做宣传 | 第87-88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共独立的宣传 | 第88-95页 |
一、 中共开展独立宣传的原因 | 第89-91页 |
二、 “团结左派争取中派批驳右派”的宣传方针 | 第91-92页 |
三、 中共的宣传手法 | 第92-95页 |
第三节 主导国民党的宣传工作 | 第95-102页 |
一、 组织和人员上的主导 | 第95-96页 |
二、 宣传内容上的主导 | 第96-100页 |
三、 造成的后果 | 第100-102页 |
第四节 批判戴季陶主义和国家主义 | 第102-108页 |
一、 戴季陶主义的实质 | 第102-103页 |
二、 中共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 第103-104页 |
三、 中国青年党及其国家主义 | 第104-105页 |
四、 中共对国家主义的批判 | 第105-108页 |
第七章 唤起军人、商人和市民的革命精神 | 第108-121页 |
第一节 对军人的宣传 | 第108-115页 |
一、 对旧军队的宣传 | 第108-110页 |
二、 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 | 第110-111页 |
三、 在革命军中的宣传工作 | 第111-115页 |
第二节 对商人和市民的宣传 | 第115-121页 |
一、 对商人的宣传 | 第115-116页 |
二、 对市民的宣传 | 第116-121页 |
第八章 中共早期宣传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 第121-134页 |
第一节 中共早期宣传工作的经验 | 第121-129页 |
一、 全党人人都是宣传员 | 第121-123页 |
二、 宣传工作是组织动员群众的有力工具 | 第123-124页 |
三、 对群众的宣传要因势利导 | 第124-126页 |
四、 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 | 第126-128页 |
五、 宣传者要做到言行一致 | 第128-129页 |
第三节 中共早期宣传工作的教训 | 第129-134页 |
一、 建党初期的宣传有脱离实际的现象 | 第129-131页 |
二、 有些宣传工作犯了脱离群众的错误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0页 |
后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