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概述 | 第12-15页 |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 第12页 |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 | 第18-31页 |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0-30页 |
·液压站 | 第21页 |
·电磁换向阀 | 第21-22页 |
·电液比例溢流阀 | 第22-23页 |
·位移传感器 | 第23-24页 |
·液压缸 | 第24页 |
·继电器驱动板 | 第24-25页 |
·信号转换板 | 第25-26页 |
·主控制板 | 第26页 |
·比例阀放大器 | 第26-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1-57页 |
·PC 机上的监控软件设计 | 第31-37页 |
·软件功能 | 第31页 |
·串口数据包通信协议 | 第31-33页 |
·软件流程图 | 第33-35页 |
·软件界面 | 第35-37页 |
·主控制器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37-43页 |
·软件功能 | 第37页 |
·串口数据包通信协议 | 第37-39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 及其移植 | 第39-41页 |
·软件架构与流程图 | 第41-43页 |
·信号转换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43-51页 |
·软件功能 | 第44页 |
·12C(TWI)总线数据包通信协议 | 第44-45页 |
·12C(TWI)总线及其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第45-50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50-51页 |
·PWM 放大器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1-55页 |
·软件功能 | 第51页 |
·串口接收数据包格式 | 第51-52页 |
·放大器调试软件的设计 | 第52-53页 |
·放大器软件流程图 | 第53-55页 |
·各软件模块之间的联系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模型分析 | 第57-67页 |
·主控制器环节 | 第57页 |
·比例阀放大器环节 | 第57-61页 |
·先导型电液比例阀环节 | 第61-63页 |
·比例电磁铁 | 第61-62页 |
·先导阀 | 第62-63页 |
·主阀 | 第63页 |
·电磁换向阀—液压缸—负载环节 | 第63-65页 |
·位移反馈环节 | 第65页 |
·系统模型的简化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67-90页 |
·PID 控制 | 第67-71页 |
·常规模拟式PID 控制 | 第67-68页 |
·常规数字式PID 控制器 | 第68-71页 |
·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 第71页 |
·滑模控制 | 第71-85页 |
·连续滑模控制简述 | 第72-74页 |
·连续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IAFSMC) | 第74-75页 |
·离散滑模控制简述 | 第75-77页 |
·离散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DTIAFSMC) | 第77-82页 |
·DTIAFSMC 算法在比例位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仿真 | 第82-85页 |
·实验结果 | 第85-89页 |
·PID 控制在PWM 比例放大器中的应用 | 第85-86页 |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开环特性测试 | 第86-87页 |
·PID 控制在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87-88页 |
·DTIAFSMC 算法在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0-91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专利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