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论毛泽东的人民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研究方法、结构和特点第11-12页
第一章 毛泽东的人民观的思想渊源以及形成过程第12-21页
 一、“人民”的界定第12-16页
  1. “人民”的含义第12-13页
  2 、毛泽东对“人民”的定义以及涵义第13-16页
 二、毛泽东人民观产生的思想渊源第16-21页
  1、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第16-18页
  2、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第18-21页
第二章 毛泽东人民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21-31页
 一、学生运动时期——毛泽东人民观雏形出现第21-24页
 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真正形成阶段第24-26页
 三、抗日战争时期——丰富成熟阶段第26-27页
 四、解放战争时期——更加完善阶段第27-28页
 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曲折发展阶段第28-31页
第三章 毛泽东人民观的内容以及哲学基础第31-40页
 一、人民观的内容第31-36页
  1、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第31-33页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33-34页
  3、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思想第34-35页
  4、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思想第35-36页
 二、毛泽东人民观的哲学基础第36-40页
  1、毛泽东人民观和群众史观第36-37页
  2、毛泽东人民观和实践观第37-38页
  3、毛泽东人民观和唯物辩证法第38-39页
  4、毛泽东人民观和认识论第39-40页
第四章 毛泽东人民观的现实意义第40-48页
 一、理论意义第40-43页
  1、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第40-42页
  2、是制定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政策依据第42-43页
 二、实践意义第43-48页
  1、促进执政党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第43-45页
  2、有助于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第45页
  3、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中两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的本体论超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