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遗嘱信托制度的源与流 | 第11-18页 |
(一) 遗嘱信托制度的起源 | 第11-13页 |
(二) 遗嘱信托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三) 遗嘱信托制度的功能 | 第16-18页 |
1. 遗产保值增值的功能 | 第16-17页 |
2. 更好保障遗嘱人意思自治的功能 | 第17页 |
3. 减少家族财产纷争的功能 | 第17页 |
4. 合法节税的功能 | 第17-18页 |
二、我国现行遗嘱信托制度 | 第18-36页 |
(一) 我国现行遗嘱信托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18-19页 |
(二) 我国现行遗嘱信托制度的主要内容——兼与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比较 | 第19-36页 |
1. 遗嘱信托的关系人 | 第19-28页 |
2. 遗嘱信托中的信托财产 | 第28-31页 |
3. 遗嘱信托的设立、变更、终止 | 第31-36页 |
三、发展我国遗嘱信托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 我国信托法制的不足 | 第37-39页 |
1. 《信托法》的外部冲突 | 第37-38页 |
2. 《信托法》的内部缺陷 | 第38-39页 |
(二) 我国信托制度发展的社会障碍 | 第39-40页 |
四、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完善 | 第40-45页 |
(一) 完善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意义 | 第40-41页 |
(二) 完善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建议 | 第41-45页 |
1. 增加遗嘱信托的设立形式 | 第41-42页 |
2. 遗嘱信托应与遗嘱同时成立 | 第42页 |
3. 明确信托财产权属问题 | 第42页 |
4. 区分信托财产登记的效力 | 第42-43页 |
5. 明确信托财产登记的申请人及登记机关 | 第43页 |
6. 发挥公证制度对遗嘱信托的公示作用 | 第43页 |
7. 普及信托观念,完善信用体系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