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1章 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及其特点 | 第11-17页 |
|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规定的变迁 | 第11-14页 |
| ·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规定的主要特点 | 第14-17页 |
| ·公民基本权利规定采取列举式 | 第14-15页 |
| ·公民基本权利规定富有社会主义的特色 | 第15页 |
| ·公民基本权利规定呈现稳定性的特点 | 第15页 |
| ·公民基本权利规定与义务规定相对应 | 第15-17页 |
| 第2章 国外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规定的分析 | 第17-24页 |
| ·美国1791年宪法修正案——简而精,且以程序保障为主 | 第17-18页 |
| ·简单精炼且以间接规定为主 | 第17-18页 |
| ·以正当法律程序为核心和灵魂 | 第18页 |
| ·人民保留权利条款的设置 | 第18页 |
| ·司法审查保障人权 | 第18页 |
| ·法国宪法—指引性规定 | 第18-20页 |
| ·人权条款的来源具有特殊性 | 第19页 |
| ·人权条款的指引性特点 | 第19-20页 |
| ·德国宪法—基本权利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 第20-21页 |
| ·基本权利占据宪法的首位 | 第21页 |
| ·基本权利与具体性权利相结合 | 第21页 |
| ·基本权利的直接有效性 | 第21页 |
| ·苏联宪法—保障性规定完善 | 第21-24页 |
| ·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打破了资本主义宪法一统天下的历史 | 第22页 |
| ·规定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 | 第22页 |
| ·权利的保障性规定完善 | 第22-23页 |
| ·批判资本主义的第一代人权 | 第23-24页 |
| 第3章 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基础性问题的统一 | 第24-30页 |
| ·人权、权利、基本权利 | 第24-25页 |
| ·对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来源、权利性质理论的反思 | 第25-27页 |
| ·权利来源理论的反思 | 第25-27页 |
| ·权利性质理论的反思 | 第27页 |
|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义务的妥当性 | 第27-28页 |
| ·权利价值理念的转型 | 第28-30页 |
| 第4章 对现行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立法技术的剖析 | 第30-37页 |
| ·权利主体定位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 ·权利内容的缺失 | 第31-35页 |
| ·总括性原则的缺失 | 第31-33页 |
| ·程序性权利缺失 | 第33-34页 |
| ·限制性条款不明确 | 第34-35页 |
| ·开放性条款设置的必要性 | 第35页 |
| ·权利条款的设置缺乏内在的逻辑性 | 第35-37页 |
| 第5章 对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中国语境分析 | 第37-53页 |
| ·中国语境下的权利理论的发展 | 第37-48页 |
| ·历史视野下的权利进程 | 第37-41页 |
| ·当代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现状 | 第41-48页 |
| ·宪法与其他部门法在公民权利方面缺少沟通和协调 | 第48-51页 |
| ·在公法方面的沟通 | 第48-50页 |
| ·私法方面 | 第50-51页 |
| ·国际条约的沟通方面 | 第51页 |
|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重构的基本原则 | 第51-53页 |
| ·以基本权利为根本 | 第52页 |
| ·必要的前瞻性原则 | 第52页 |
| ·以我国国情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