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那霉素发酵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前言 | 第9页 |
| ·普那霉素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 第9-13页 |
| ·化学结构 | 第9-11页 |
| ·理化性质 | 第11页 |
| ·作用机制 | 第11-13页 |
| ·耐药机制 | 第13页 |
| ·普那霉素的应用 | 第13-17页 |
| ·抗菌活性 | 第13-15页 |
| ·临床应用 | 第15-16页 |
| ·达福普汀和喹奴普汀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普那霉素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 ·链霉菌育种进展 | 第17-19页 |
| ·普那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9页 |
| ·基因工程进展 | 第19-21页 |
| ·普那霉素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 ·材料 | 第23-26页 |
| ·菌株 | 第23页 |
| ·仪器 | 第23-24页 |
| ·试剂 | 第24-25页 |
| ·主要溶液 | 第25-26页 |
| ·培养基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菌体保藏 | 第29页 |
| ·种子培养 | 第29页 |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9页 |
| ·2.5L发酵罐分批发酵 | 第29页 |
| ·2.5L发酵罐补前体发酵实验 | 第29-30页 |
| ·2.5L发酵罐间歇补料分批发酵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56页 |
| ·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31-37页 |
| ·种龄对发酵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33页 |
| ·初始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 第34-37页 |
| ·摇瓶发酵的最优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 ·2.5L发酵罐分批发酵及其动力学分析 | 第37-44页 |
| ·剪切力对发酵的影响 | 第37-38页 |
| ·2.5L发酵罐分批发酵代谢曲线 | 第38-39页 |
| ·动力学分析 | 第39-44页 |
| ·前体对普那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4-49页 |
| ·不同前体对普那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4页 |
| ·不同的正丙醇浓度对普那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的前体加入时间对普那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 ·2.5L发酵罐补前体分批发酵试验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研究 | 第49-56页 |
| ·摇瓶补料分批发酵研究 | 第49-53页 |
| ·2.5L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研究 | 第53-5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