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国务院论文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6-23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第16-18页
     ·信息与政府信息第16-17页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政务公开第17-18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政治基础—人民主权理论第19-20页
     ·法理基础—知情权理论第20-21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第21-23页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第21页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第21-22页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腐败第22页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第22页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第22-23页
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发展与实践第23-34页
   ·国外历史上的信息公开思想和实践第23-27页
     ·古代历史第23-24页
     ·近代历史第24-25页
     ·现代历史第25-27页
   ·我国历史上的信息公开思想和实践第27-31页
     ·古代历史第27-28页
     ·近代历史第28-29页
     ·现代历史第29-31页
   ·政府信息公开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第31-34页
     ·具有政治的合法性第31-32页
     ·依靠法律来体现和保障第32页
     ·政府具有主动性第32页
     ·长期的渐进过程第32-33页
     ·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关键作用第33页
     ·相互学习的过程第33-34页
第四章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分析比较第34-58页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框架分析第34-50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第34-36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第36-39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第39-43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第43-46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第46-48页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第48-50页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原则第50-51页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第50页
     ·公民均有平等的公开请求权第50页
     ·提供信息不收费的原则第50-51页
     ·司法审查原则第51页
   ·政府信息化分析第51-58页
     ·国外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第51-54页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第54-58页
第五章 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因素第58-66页
   ·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第58-60页
     ·民主政治文化第58-59页
     ·国际人权运动第59页
     ·社会环境第59页
     ·法治环境第59-60页
     ·经济环境第60页
     ·社会团体第60页
     ·个人主义第60页
   ·影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的原因第60-66页
     ·思想观念的障碍第61-63页
     ·运作的不规范第63-64页
     ·法律制度的欠缺第64-66页
第六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对策研讨第66-79页
   ·境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66-68页
     ·注重完善的法律体系第66-67页
     ·注重深层次的制度建设第67页
     ·有效的责任和救济制度第67-68页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突破口,构建畅通的信息公开平台第68页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对策建议第68-79页
     ·倡导“顾客导向”的服务精神第68-70页
     ·健全法律体系第70-71页
     ·畅通信息公开平台第71-74页
     ·完善监督体系第74-75页
     ·完善评估体系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平正义:代价合理性的根本标准--论我国城市发展中代价评判的价值取向
下一篇: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