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 ·中国港口的环保状况及其面临的环保问题 | 第8-11页 |
| ·课题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提出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对港口水域石油污染处理方法方法综述 | 第12-15页 |
| ·物理、化学方法 | 第12-14页 |
| ·生物修复法 | 第14-15页 |
| ·港口水域的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微生物去除海上油污染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添加营养剂和表面活性物质去除海上油污染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水体生物修复现场应用现状 | 第17页 |
| ·水体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第17-18页 |
| ·本文提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 ·分析港口水域石油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处理对策 | 第18页 |
| ·探讨港口水域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 ·石油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初步研究 | 第18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建议 | 第18-19页 |
| 第2章 港口水域石油污染及其污染特性 | 第19-33页 |
| ·石油污染物的特性 | 第19-25页 |
| ·石油及石油制品简介 | 第19-21页 |
| ·我国港口石油污染的主导品种和污染水平 | 第21-22页 |
| ·水域油污染分类方法 | 第22-23页 |
| ·石油污染物的组分分析 | 第23-24页 |
| ·石油污染物的形态 | 第24-25页 |
| ·石油类物质在港口水域中的污染过程 | 第25-28页 |
| ·动力学过程 | 第25页 |
| ·非动力学过程 | 第25-28页 |
| ·港口石油污染对环境影响 | 第28-33页 |
|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第28-30页 |
| ·石油污染对鸟类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其他影响作用 | 第31-33页 |
| 第3章 港口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基础 | 第33-60页 |
| ·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基础 | 第33-46页 |
| ·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 | 第33-35页 |
| ·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 第35-40页 |
| ·微生物降解溢油的数学模型 | 第40-42页 |
| ·用于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的微生物 | 第42-44页 |
| ·生物修复中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 第44-45页 |
| ·生物修复环境中微生物的引入 | 第45-46页 |
| ·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 第46-54页 |
| ·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 第46-47页 |
| ·生物修复的特点 | 第47-48页 |
| ·影响石油烃生物修复的因素 | 第48-54页 |
| ·化学分散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 第54-58页 |
| ·化学分散剂 | 第54-55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污染处理中的应用 | 第55-58页 |
| ·港口水域石油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的工程化方法初探 | 第58-60页 |
| ·港口石油污染环境的背景调查 | 第58页 |
| ·实现生物修复的前提 | 第58页 |
| ·生物恢复的工程技术 | 第58-59页 |
| ·生物恢复的可处理性试验和实际工程设计 | 第59-60页 |
| 第4章 耐盐活性污泥的驯化及生物修复接种物的研究 | 第60-79页 |
| ·驯化的耐盐活性污泥作为生物修复接种物的可行性分析 | 第60-61页 |
| ·耐盐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61-63页 |
| ·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 ·试验结果 | 第62-63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63页 |
| ·石油中主要污染物质的生化降解性研究 | 第63-68页 |
| ·几种可生化性研究试验方法和评价 | 第63-65页 |
|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 ·可生化性试验内容与试验结果讨论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接种用污泥对柴油的降解特性 | 第68-79页 |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 ·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 ·驯化活性污泥对柴油降解特性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6页 |
| ·共代谢初级基质的投加对柴油降解的影响 | 第76-7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2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存在问题 | 第80页 |
| ·建议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