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1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发展简况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1.2.1 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发展简况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1.3 船用柴油机的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船用低速柴油机的选择及RTA52U机型的性能结构特点 | 第21-42页 |
2.1 船用低速柴油机的选择 | 第21-34页 |
2.1.1 功率配置范围 | 第21-24页 |
2.1.2 负荷范围 | 第24-29页 |
2.1.3 RTA52U船用低速柴油机的选择实例 | 第29-34页 |
2.2 RTA52U机型的主要性能结构特点 | 第34-41页 |
2.2.1 RTA52U与RTA52柴油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比较 | 第34-35页 |
2.2.2 结构改进 | 第35-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二冲程柴油机气缸内热力过程计算 | 第42-61页 |
3.1 气缸内热力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 | 第42-46页 |
3.1.1 计算假设 | 第42-43页 |
3.1.2 基本微分方程 | 第43-46页 |
3.2 气缸内的热力过程分析 | 第46-49页 |
3.2.1 压缩阶段 | 第46页 |
3.2.2 燃烧阶段 | 第46-47页 |
3.2.3 膨胀阶段 | 第47页 |
3.2.4 排气阶段 | 第47-48页 |
3.2.5 进气阶段 | 第48页 |
3.2.6 进排气门叠开阶段 | 第48-49页 |
3.3 气缸工作容积 | 第49-50页 |
3.4 燃烧放热率的计算 | 第50-51页 |
3.5 进 排气流量计算 | 第51-56页 |
3.5.1 经进气阀流入气缸的流量变化率 | 第51-52页 |
3.5.2 经排气阀流出气缸的流量变化率 | 第52-53页 |
3.5.3 气门几何流通截面积 | 第53-55页 |
3.5.4 流量系数 | 第55-56页 |
3.6 工质热力计算 | 第56-60页 |
3.6.1 瞬时过量空气系数α_φ | 第56-57页 |
3.6.2 内能 焓 比热 | 第57-59页 |
3.6.3 摩尔质量和气体常数 | 第59-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RTA52U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试验情况 | 第61-70页 |
4.1 试验目的 | 第61页 |
4.2 试验前完成的检查项目 | 第61页 |
4.3 试验用的油料品种 | 第61-62页 |
4.4 座台试验的油料用量 | 第62页 |
4.5 试车台动力装置及测量仪器 | 第62页 |
4.6 RTA52U型柴油机的试验 | 第62-65页 |
4.6.1 推进特性试验 | 第63页 |
4.6.2 调速试验 | 第63页 |
4.6.3 超速试验 | 第63-64页 |
4.6.4 低压安全切断装置试验 | 第64页 |
4.6.5 最低稳定工作转速试验 | 第64页 |
4.6.6 起动试验 | 第64页 |
4.6.7 换向度验 | 第64页 |
4.6.8 应急操纵试验 | 第64-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70页 |
第5章 RTA52U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的综合分析 | 第70-95页 |
5.1 程序介绍 | 第70页 |
5.2 计算示例及程序验证 | 第70-79页 |
5.2.1 7RTA52U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程序计算 | 第70-72页 |
5.2.2 7RTA52U型柴油机试验所测得的主要数据摘录 | 第72-73页 |
5.2.3 7RTA52U型柴油机实际工作循环热计算(人工模拟计算) | 第73-79页 |
5.3 程序仿真计算人工模拟计算试验测量和理论标准参数值的比较和分析 | 第79-87页 |
5.3.1 程序仿真计算人工模拟计算试验测量和理论标准参数值的比较 | 第79-80页 |
5.3.2 柴油机的指示参数 | 第80-83页 |
5.3.3 柴油机的有效参数 | 第83-85页 |
5.3.4 压缩比及其选择 | 第85-86页 |
5.3.5 最大燃烧压力 | 第86-87页 |
5.4 柴油机参数的变化对其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影响 | 第87-90页 |
5.4.1 柴油机参数的变化对其机械负荷的影响 | 第87-89页 |
5.4.2 柴油机参数的变化对其热负荷的影响 | 第89-90页 |
5.5 提高单机功率及经济性 | 第90-91页 |
5.6 热效率的变化同压缩比ε和最大燃烧压力p_z之间的关系 | 第91-92页 |
5.7 实际性能曲线同设计性能曲线的比较 | 第92-9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历 | 第102页 |